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是以转移风险或取得收益为目的,从基本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以基本金融工具为标的且价值随有关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跨期合约。衍生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也在诸多方面给会计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吴琼 《辽宁经济》2007,(9):41-41
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它的出现对传统的会计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现行准则的规定下,衍生金融工具始终游离在会计报表之外,不利于及时、准确地度量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新准则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朱相平 《山东经济》1998,(5):76-78,80
自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许多现行财务会计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到底在哪里,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应如何认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汪渝 《中国经贸》2013,(22):111-112
市场自存在以来,都不是单独的存在的,总会伴有市场风险和市场失灵。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则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多风险因素,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则将这种风险以“蝴蝶效应”席卷至全世界。因此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选择适合的金融监管模式则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蔚 《山东经济》2001,(1):70-71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给传统的会计体系带来了冲击,本文从会计处理基础,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会计计量属性以及会计报告四个方面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挑战与影响,在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会计改革措施;对衍生金融工的确认采用风险和报酬分析法或金融合成分析法;传统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基本概念要进行重新定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惟一计量属性,表外揭示与表内报告相结合进行衍生工具会计披露。  相似文献   

6.
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具有规避风险和引发风险的两重性。本文从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分析入手,阐述了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几种措施。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从会计角度来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使其风险难以控制,本文还着重介绍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的披露的VaR方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开始逐渐映入当代企业的视野,而其对于当代企业的发展来讲,则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其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并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却也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会计风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企业应以实际经营状况为出发点,充分发掘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会计风险,而后以此为基础,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基于此,本文将以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为切入点,进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创新中的高科技产品。因为它具有规避风险和“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所以发展迅猛,已成为规避金融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以及寻求投机收益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的加速发展,各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对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掉期、期权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公允价值相比传统会计计量方法更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文章研究了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在完善金融市场、建立独立、诚信的资产评估机构和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准则的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伟  任碧莹 《中国经贸》2009,(20):142-142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全球金融业最显著的进步标志,它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发展迅速,而且目前正处于成长时期。但在此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还是存在许多风险,其在宏观环境下的高风险性在国内外一系列金融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汲取时间实际工作中的教训,正确认识和防范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丰盈 《辽宁经济》2004,(6):57-57
近年来,在金融风险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中,金融工具才得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并进而成为整个金融创新的先导和核心。创新金融工具以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代表.它们又被称为衍生金融工具。它有如下特点:1.衍生性和杠杆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大,不确定性大,风险高:2.风险转移性决定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衍生金融商品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这促使对风险管理型的衍生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各种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成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主体,投机性大大增强的同时也暴露出衍生金融工具极大的风险性。对于银行业来说,衍生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既给银行业提供了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手段,也给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银行的稳健性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规避风险、价格  相似文献   

13.
浅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衍生金融工具是相对于基本金融工具而言,并在其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它是一种复杂的金融交易和投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已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局限性尤为突出,因而寻求一种能客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实为必要。文章拟对财务报表要素构成、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及时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对会计报告体系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促使人们纷纷采用各种金融工具来防范因汇率和利率带来的风险,如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创新工具,在西方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影响。同时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可以产生出无数新的金融衍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金融衍生证券自其产生以来,在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它凭借其显著的特征和功能,能够克服许多传统金融工具的弊病,更好地为投资者控制风险和盈利。因此,本文从金融衍生证券的特征和功能出发,对金融衍生证券在投资基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证券业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伟 《新疆财经》2004,(5):65-6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固定利率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以及随后的利率频繁变动,使得传统的金融业务面临极大的利率、汇率变动的风险,于是作为一种具有保值和投机功能并存的衍生金融工具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应运而生。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极为迅速,种类越来越多,形式也日趋复杂,这就使传统财务会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基础以及报表结构体系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王欣 《魅力中国》2010,(35):354-354
允价值和衍生金融工具问题是当今会计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两大难题。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发展到广泛应用,其根本目的都在于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然而,其广泛的应用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规避风险的同时由于大量投机的存在亦放大了风险。  相似文献   

18.
白晓洁 《发展》2010,(3):57-57
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都要求我国尽快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基本原则。一、建立健全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标准的基本原则(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须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精神。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和套期会计,这两个方面正是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变动快、与基础金融工具密切联系的本质特点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化、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减小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人们进行金融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时至今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流动性的特点成为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否拥有一个完善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已经成为评价一国金融实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宏观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微观金融技术作为依托.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规则体系,使其能够准确及时地跟踪、反馈和合理判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风险和收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相关专业人士致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郑兴 《中国集体经济》2007,(30):111-1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也飞速发展起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源于规避风险的需要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是满足一种或多种标的物,不要求初始净投资以及在未来日期结算等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文章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向,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产生的各种风险及其特征,并且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四项金融工具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