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层次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必须克服六种偏向剑阁县委政研室搞好山区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是山区经济建设的一项伟大艰巨的事业。为将山区资源开发利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实践中必须选择正确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更应防止以下六种偏向:1.在开发途径择定上,...  相似文献   

2.
一 目前我国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两种趋向。 一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科技进步日益紧密结合,这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促使我国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六变”的趋向。所谓“六变”趋向,即丰富的潜在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资源优势,大量的资源产品开始变为资源商品,资源的初加工正在变为深加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极为广阔而耕地很少的国家,山区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一国情,注定我国必须特别重视山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平川而轻山区,忽视对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山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短缺,木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极有开发利用潜力的行业。竹子全身都是宝,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我国有着发展竹业的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造低产竹林,建立笋材两用竹丰产林基地,进一步搞好竹材加工利用,扩大竹林资源,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使山区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作。云贵山区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来自对土地、农林业、旅游等资源的一次开发利用,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了云贵山区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链接江、浙、沪的创新思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6.
蒙阴县年均开发土地6万亩山东省蒙阴县充分发挥荒山荒坡面积大、梯田隙地多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和综合措施,积极组织和鼓励农民搞好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自1987年以来,全县平均每年开发土地6万多亩,耕地面积连续8年稳中有增。蒙阴县地处山区,建国初期...  相似文献   

7.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山区综合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山区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对山区经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按照邓小平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思想和一系列理论,在山区综合开发中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坚持有节度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核心和关键是深化改革,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并选定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萤石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萤石的需求情况和资源保证程度。并针对目前我国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萤石资源的地质工作要因地制宜;搞好萤石资源开发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加强资源利用的综合研究,开发利用的新领域和氟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9.
统筹规划、科学决策林业生态环境区划是山区开发规划的基础,它提供了林木资源的数量,各类区域分布及开发利用的潜力,明确了开发利用的目标和途径,为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决策依据。林木资源开发应充分应用林业生态环境的区划成果,指导规划及有关各项前期工作。山区发展节水产业,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及建设水源涵养林是山区提供建设规划的重点,而搞好水利建设,必须明确治山治水方向和策略,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水于山,治山于林,实行流域综合治理和建设生态林业相结合。实施农林网工程,高等级公路林业示范区工程,沿海和淮太防护林系建设工程。林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山区林业持续发展的先导,总体规划是实施宏观管理和指导开发利用的依据。山区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宜果则果,宜牧则牧,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首先要把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根据条件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和山林特产。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南岭山区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通过对汝城县宜农后备土地资源特点的分析,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提出了该区土地开发模式和措施,对整个湖南南岭山区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皖南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草地资源丰富,然而目前皖南山区畜牧业生产相当落后,林牧矛盾和农牧矛盾比较突出,限制了山区农业经济以及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皖南山区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现状的分析,讨论了皖南山区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皖南畜牧业的战略措施、以促进山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皖南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皖南山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山多耕地少,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92.5%,非耕地资源丰富,加上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的优势,具有开发山区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下,贵州开发非耕地资源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打好两个基础,搞好四个结合。一、进一步提高对开发非耕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贵州省非耕地资源开发起步早,经历了认识逐步深化,不断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过程。贵州省委、省政府19…  相似文献   

13.
山区既是一个自然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山区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工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脆弱、灾害频繁、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低下。正是如此,在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八千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山区,山区就必然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山区虽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但相对于林业发展,却条件优越、独具优势。七十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林业经营形式——社会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开展社会林业的实践活动,对于全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搞好区域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部门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 1985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把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下称丘坡地),作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突破口。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丘坡地比较集中在沿富春江两岸和杭新公路两侧(下称“一江一路”),应该把这个区域作为本县的突破口,建设一批永久性的经济林、果、笋的商品基地、服务城市、致富农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区比较贫困,但却具有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心切,急于想从开发一些当地的优势资源入手,达到致富的目的。但对如何选择和判断优势资源,优势资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开发等问题缺少基本的概念。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葛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葛粉食品风味独特,既是常用的中药材,也是我国对外出口的紧俏商品,国内需求量也大,一直供不应求。大多数山区野生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野生葛是利用农村的闲余劳动力、生财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矿泉水资源的基础上,认为在研究制定我国矿泉水资源开发战略时应贯彻: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统筹规划,择优开发的原则。文章并就开发利用方向,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长期以来,尽管全区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但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实践证明,从广度和深度上搞好农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列为重点,加快步伐。下面笔者就进一步开发利用农田资源谈点个人粗浅的思考。   一、加快建设基本农田步伐,确保基本农田数量   毕节地区有效耕地面积为 1551万亩 (丈量亩 ),其中旱作地占 91 63%,坡耕地占 84 04%, 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旱作地的 23 67%。经过多年来的治理改造,目前全区中低产田土仍占耕地总…  相似文献   

19.
赣南山区经济林——南酸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江西省赣南山区南酸枣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综合利用途径和南酸枣的经济价值等进行了论述。本研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南酸枣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价值补偿是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补偿严重不足是造成我国农地资源低效配置和资源产出相对萎缩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起的稀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人们对农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加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地资源开发只能走内涵式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道路 ,因此 ,使资源在价值形态上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成为实现农地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资源价值补偿是具有其理论渊源的。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只要是社会生产 ,就存在着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马克思认为 ,要维持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