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特殊经济行为。导致腐败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公职人员社会角色双重性、混合经济、政府产品问题和制度缺失等。腐败行为有其特定的成本和收益,公职人员是否采取腐败行为与其对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有关。反腐的重点在于遏制腐败,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腐败成本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遏制腐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对腐败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实施定量分析,对于腐败问题的分析作出了独创性的尝试,最终说明了在一个充分制衡的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实施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危害是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表现为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将国民收入发生有利于自身的法律不允许的转移。腐败需要付出成本,包括对腐败行为隐瞒的成本、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寻租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等等。加强反腐败的对策等包括坚持经济建设和反腐败两手抓,提升综合国力水平加大腐败成本,优化制度建设筑牢反腐败防线,理顺监督机制提高反腐效率,严惩腐败分子,狠抓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 ,腐败已由民族国家的内政问题演变成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 ,迫切需要国际组织进行腐败的“全球治理”。目前 ,国际组织的反腐败重点是控制发展项目中的腐败、支持改革以消除体制性腐败、限制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腐败、打击国际洗钱行为。国际组织在控制上述领域的腐败时 ,高度重视措施手段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在于这种体制所造成的腐败成本太低即风险太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作为腐败者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作为政府的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取决于其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而腐败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腐败的力度,但是反腐败也是要花费成本的,政府是否加强反腐败同样需权衡反腐的得与失。文章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腐败和反腐的成本收益进行分而论析,进而讨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取消不必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节省企业相关费用,消除权力腐败源头.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成本主要有:政府决策失误成本;政府官员腐败成本;政府行政失效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在政府预算中没有列支,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成本,是为政府运作支付的一种负外部性社会代价,是一种隐性成本。对社会管理成本进行核算,主要是以政府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它对降低政府成本,促进政府廉政,改善官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收支两条线”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由于“收支两条线”是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便于对资金的考核、监督与控制,符合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规范化和高效运转的机制,当前已被很多集团企业纷纷实施运用。它强化了集团总部对现金流量的控制,降低了集团企业的资金成本,突出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腐败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取决于其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 ,而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取决于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投入量即制度成本。作为反腐败的主体 ,政府是否加强制度建设取决于制度投入成本和制度投入收益的对比关系。在反腐败制度建立初期或新出现腐败的领域 ,反腐败收益往往是大于其成本的。而在反腐败制度建设基本完善后 ,再加大制度成本的投入量则会使得其收益小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1.
官员腐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腐败行为又与会计假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会计造假已从单纯的凭证造假转成实物和现金流相互配合的造假.由业务性造假变成会计性造假,利用会计手段、会计方法来玩数字游戏.如利用收入确认、成本推迟、收益性支出资本化,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造假.会计假账的行为助长了腐败之风.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遏制腐败的良方:提高腐败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本低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提高腐败成本是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从以德治腐 ,造就谴责腐败大环境 ,提高腐败“道德成本” ;强化监督 ,形成揭腐大攻势 ,提高腐败“被发现率” ;严刑峻法 ,增强法律威慑效应 ,提高腐败“法律成本”等方面来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的行为,腐败行为包括政治领域的腐败行为和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腐败的人际关系可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建立和利用新型关系纽带来制约腐败关系,从而最大范围和最有效的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无法回避、危害极大的社会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不消除腐败,中国的改革就很难成功;不消除腐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很难巩固;不消除腐败,中国的老百姓就很难安居乐业。基于这一认识,探讨产  相似文献   

15.
在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的今天,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治理腐败过程中,除了采用教育的、纪律的和法律的常规手段外,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规律,提出了用加大腐败“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方法,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性发展;根据经济学中的利润规律,提出了用加大“举报概率”和“举报立案概率”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揭露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从治理方略上进行了新的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新超  范良聪  刘璐 《南方经济》2016,34(5):97-114
为什么在各种高强度、持续性惩罚之下,腐败现象依然存在?通过一个改进的贿赂博弈实验,文章将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引入到实验情境中,首次在实验室中系统考察了这两类社会规范对腐败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社会规范对腐败行为的影响表现为框架效应与从众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避免使用明确的“腐败”语言会消解框架效应抑制腐败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腐败行为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当腐败成为一种流行现象之后,消极的从众效应会进一步增强个体的腐败倾向,而若不腐败是当前的流行规范,积极的从众效应则会强化框架效应。来自第三方合宜性评价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模式完全符合一般人的预期。我们认为,腐败行为的这种规范基础可能正是现实中不管反腐力度多大、腐败行为仍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反腐制度与政策的设计需要考虑腐败的社会性基础,在发挥社会规范积极作用的同时,减少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是伴随我国经济市场化而蔓延的 ,但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相反 ,市场经济法则要求清除腐败。经济转型中的薄弱环节为腐败提供了可能。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消除腐败。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 ,是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推出之初,证监会就提出要高度警惕PE腐败,但知易行难。笔者以为,要根治PE腐败,追根溯源必须消除寻租的权力空间,放弃对IPO的实质性审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腐败对市场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认为市场竞争机制在腐败的作用下扭曲了企业的行为,使企业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竞争,最终导致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此外,本文对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腐败对市场化进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腐败滞后期的系数绝对值比当期腐败系数的绝对值小0.001,这意味着腐败对市场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腐败行为不被打击的情况下,腐败对市场化影响的衰退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走向腐败,都经历了从心理蜕变到行为偏差的过程。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诱因理论为基础,以求通过满足公务员心理需求为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