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钢OA网络论坛作为柳钢网络舆论的一个集中表达与展示的窗口,承载着广大职工诸多的期盼,也与厂情、党情、民情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与互动。网络普及、网络舆论发展的过程,也是柳钢网络执政、网络问政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柳钢尊重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表现。全面把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和走向,进行积极的引导,无疑既有助于倾听、引导和满足公众诉求,更有助于积极疏导,化解舆论风险,促进公司和谐发展。文章通过柳钢商贸公司在柳钢OA网络开设论坛栏目以来所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雷 《管理学家》2021,(17):82-84
全媒体时代,涉及高校的舆情突发事件愈加普遍,高校尚未形成完备的舆情应对机制,不良网络舆情对我国高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高校舆情的演化规律,妥善处理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对高校稳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识别高校舆情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民、媒体、高校管理部门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策略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对高校网络舆情不同参与主体演化策略的分析,能够发现舆情传播规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引导舆情向健康稳定方向发展。文章定量解释了高校舆情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行为,研究结果对高校舆情危机应对处理、减少舆情事件对高校利益损害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丹丹 《活力》2014,(9):43-43
随着数字化信息的传播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正迅速崛起,它的出现,不仅使社会舆论的受众和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舆论传播态势,影响力甚至还会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这对地市级电视台的舆情传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地市级电视台如何通过改革与创新,充分融入新的媒体环境,采用新的形式与方法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发挥好舆情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以其便携性、匿名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户,为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为舆论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在综合考虑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征及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基础上,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发酵规律和特点,研究舆情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舆情"四色"预警演化路径。依据对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借助统计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研究视域提出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包括筛选机制、分级机制、预警机制和引导机制的研判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作为公共领域与个人空间的混合体,兼具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强大的传播效果,它释放了民众斑斓的个性,形成了平民以匿名表达自己见解的公众空间,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舆情对大众媒体舆情的影响,讨论自媒体参与下的舆论形成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媒体舆情监测及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引导更有机结合,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研究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问题,并探究了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肖迪 《活力》2012,(10):248-249
现代社会中,随着公共话语平台的丰富,网络舆论场逐渐强大,舆情信息化趋势愈加明显,给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受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势的影响,公安机关往往只是被动应对各种涉警舆慵。信息引导主动意识的缺乏,使公安机关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难以占得先机,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和民警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建立健全公安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有效性,彰显公安工作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朱浩 《企业导报》2011,(18):11-13
网络舆情宜用不宜堵,为了使地方政府能够遵循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即时化解社会矛盾,本文以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应用研究的层面,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思路和对策,即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能,建立高效的工作班子;二是优化管理手段,着力形成完善的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和总结反思机制;三是积极引导网站、网民,进一步加强政府官网建设、行业自律、法治建设和网民思想道德建设,多管齐下,最大限度发挥网路舆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生成地、传播的集散地和观点交锋讨论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资源丰富多彩,但信息的不对称性、传播的失真性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错综复杂,极易混淆视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思政引导,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坚定思想信念,又能有效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网络综合素养,要善于运用网络舆情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合力深化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实现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大众物质条件的日益提高,互联网渗入至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社会,社会主流信息的传播途径已经从电视、报纸、广播等转至网络传播.近年来,社会上每每爆发突发性敏感事件,公共舆论总是在网络上骤然聚集,面对网络上的一片哗然,相关部门的处理和应对常常出现滞后现象.由于相关部门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应对纷至沓来的网络舆论,常不可避免的造成网络舆情事件.这很有可能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社会动荡,更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地方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而网民是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若能通过有力高效的措施与网民进行协调沟通,双方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定能有效地应对舆情,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邵春英 《活力》2014,(3):96-96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时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工商部门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笔者从工商部门网络舆情分类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挑战。青年是思维活跃、受网络舆论的影响较大的群体,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加强对青年网络舆情应对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斯蒂文·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汉斯·塞里耶的心理应激理论建立起突发性公共事件生命周期与青年心理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探索相应的应对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如何科学研判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把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减轻网络舆情对行政执法环境的负面冲击.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新挑战。本文从信息公开、机制完善、互动沟通、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出发,对工商部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的可行举措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奚延虎 《企业导报》2013,(24):69-7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商务应用平台的同时,不和谐的网络舆情也层出不穷,有时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也饱受网络舆论困扰。本文结合化工销售实际,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指出化工销售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兴沟通工具,微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快速地反映师生的心声,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本文以微信的发展以及功能分析,探讨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挑战,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意识,提高师生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提高校园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加大保障机制,夯实微信舆情引导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其日益成为舆论产生、发酵的主要阵地。社会公众在享受新技术福利、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时,也面临谣言和虚假信息泛滥、真相难以辨认的困境,政府对舆情的引导作用凸显。文章从政府危机管理视角出发,基于“成都七中问题食品”事件中的“舆论狂欢”和“谣言泛滥”现象,辩证分析政府在处理不成熟网络舆论时的优劣之处,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如何更好地应对频发的网络舆情,将新媒体技术从危机的“助燃剂”变“缓和剂”,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处在一个矛盾纷争的多发期。互联网的迅捷、互动、跨时空传播等特性使之日益成为公民言论的集散地与传播通道。如何妥善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舆论传播进入到自媒体时代.本文以自媒体为视域,诠释舆情教育的内涵,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展开的各种话题经媒体"酝酿"、"发酵",分析自媒体中舆情的特点、舆情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以及目前高职院校舆情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向的舆情有助于高校形象的提升与口碑的塑造;负面的舆情会对高校的招生工作产生阻碍作用,让高校处于舆论的漩涡中。在高校招生宣传中,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路径充分展示高校的各项办学优势,提升高校在家长和考生中的知名度与认同度,最终使高校舆情成为推动招生工作的有利因素。如何引导舆情正向发展,如何设置准确的舆情议程,是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