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1994年分税制改革距今已有20年,改革大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但是,与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要求相比,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还有一些不适应之处。为此,应加快改革,形成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框架1994年,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2.
冯梅 《财政监督》2011,(27):68-69
一、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沿革与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是决定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的重要因素;另一个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博弈规则的变化。这与政治文化传统、宪政体制等更为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关(杨之刚,2006)。"分税制"改革至今,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地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含义的科学界定,对理论研究和分税制改革实践有直接影响。在理论研究中,有人认为税源共享、税收分享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有人把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排除在政府间转移支付之外。在实践中我国分税制改革采取税收返还来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以上观点和做法均值得商榷。政府间转移支付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仅包括补助金。  相似文献   

5.
王雍君 《涉外税务》2006,221(11):9-13
税收划分一直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主线。1993-1994年改革虽然重构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框架,但仍然遗留了一系列至今未能妥善解决的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包括税收立法权的赋予与限制、辖区间税基分配、税收司法权的划分、地方税与转移支付如何匹配以及政府间税收协调机制。当前亟需推动新一轮的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以着手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依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收入范围,建立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为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创新。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分税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政府体制层级为五级财政体制框架,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县、镇)多个层级。在政府层级财政中,财权一级级向上聚集,而事权又一层层向下集中,导致财政资源的分配不均。本文针对"省直管县"下政府间的财政资源分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关系的均衡及财政资源分配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有: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纵向失衡;纠正或调整地区间横向失衡;纠正或调整与公共物品提供相关的外部性;使地方政府的支出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协调一致;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为中央政府实现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提供足够的弹性。但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期望在一种转移支付体系小实现上述所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徐忠方 《时代金融》2011,(30):35-36
通过分税制改革,我国确立了地方税制的基本框架,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现行地方税制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地方政府深陷财政困局。必须对现行地方税制进行完善。本文首先回顾建国以来地方税制的变迁,然后系统分析现行地方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提出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当今世界分税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财政平衡手段,也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地方国库为视角,对2003—2011年许昌辖区五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探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但是,这次分税制改革并不是很彻底,加之公共事务增多,使得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权的大幅上收,事权又层层下放,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政府的财力,无力承担由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尤其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基层财政更是形同虚设,举步维艰。本文从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在中央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体制下,为什么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但是,这次分税制改革并不是很彻底,加之公共事务增多,使得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权的大幅上收,事权又层层下放,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政府的财力,无力承担由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尤其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基层财政更是形同虚设,举步维艰。本文从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在中央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体制下,为什么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在构建分税制框架、提高“两个比重”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的目标远没有到位。为此,笔者针对安徽省省以下财政体制的现状和问题,提些深化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体制步入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轨道。几年来的实践证明,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积极作用已然显现,尽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但我国的财政体制已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和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在政企关系方面,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开始走上不再按照企业行政隶属关系,而是按照税种组织财政收入的新轨道;三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大大提高了财力分配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但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相比,目前的财政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方面,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税制方面等亦不便理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具体可从下述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金融》2013,(5):22-36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该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比较借鉴主要国家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设想——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对下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深化基层财政改革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十年来分税制的实施,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对称,导致政府职能交叉和滞后财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中枢神经。财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划分,是分级财政的核心内容。财  相似文献   

19.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自1994年后多次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近年年年"超收",转移支付总量日益扩大,但地区间经济和财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城乡人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机会不尽公平。应坚持转移支付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方向,通过转移支付的结构转换,促进并实现财政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综合采用多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