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尖山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定向井开发递减大,单井产量低,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对安83区定向井重点开展体积压裂改造储层,探索了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有效注入、补充地层能量的方式,达到了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总体来说,体积压裂改造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效果显著,特别是增大滞留液量、不返排闷井扩压工艺,与同改造强度体积压裂井对比具有稳产时间长、增油效果好的特点;注水井体积压裂后变抽油井累计注水量与日产油相关性较好,分析认为体积压裂结合注水闷井扩压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且形成的人工改造缝网系统能为油水置换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油井稳产,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对致密油藏突破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不断重复压裂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齐108块开采现状选取齐108-13-310井组实施增大注汽量试验。寻求改善吞吐开发效果的途迳。通过试验使井组压力升高了0.43mp,温度升高了9℃。增大注汽量后,一线井累计增产原油562吨,二线井累计增产原油149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增大注汽量能够使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提高油井周期产油量;在油层物性好,产油量低,负效益油井聚集区开展增大注汽量措施,降低原油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受油层严重出砂影响,注采井网极不完善,长期处于低速开发状态,为探索严重出砂油藏的二次开发方式,依托“水平井钻完井、直井系列防排砂及深部调驱”等技术,采用“侧翼水平井分层注水开发、主体深部调驱及边部热力采油”等三种方式,对采油速度仅0.1%的低效区块——杜28块进行整体多元开发,取得显著效果,为曙三区下步整体实施二次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油、水井井况问题凸显,井网失控,原有井网变得不完善,部分区块注水补充不及时,另外受油层污染、储层特性、水质等因素引起注水井欠注,局部注采关系不协调,这些问题反映到油井上表现为含水上升、地层能量下降,注采压力不平衡,自然递减加大,开发形势恶化。本文以郝家油田河4-斜93井组为例,介绍协调注采关系,改善水驱效果,提高井组开发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后期开发中,注水井对于维持地层压力,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下,注水井的各种设施工作状态监测、主要参数采集、注水量调配均需由人工定时巡查、测量统计和调整,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也严重影响了设备监测与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及准确性。随着数字油田建设进程的加快,注水井监控信息化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北京雅丹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注水井的生产现状及其特点,研制开发了撬装式注水井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在青海油数百口注水井上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注水井仪表设备的互联互通,注水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发布、注水量的智能调配,提高了注水井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动态特征,针对油藏地质一动态特征,多年来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形成注水与采油同步进行技术系列,保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量,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和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井网加密调整,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措施,大大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就此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能源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注水开发是石油资源的主要开发手段之一。文章主要探究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要求及油田注水开发机理,深度分析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采油率影响因素,并从改良技术支持、加强环境分析、调整注采规模、优化注采方案、注采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提出注水开发后期提升油田采油率的方法,旨在进一步优化油田开采环境,构建现代化可持续性注水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杜家台稀油层系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井网不完善、采用天然能量下开采达不到标定采收率的的开发矛盾,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网部署、优选完井工艺等手段,利用注水井网调整,部署加密井8口,取得较好效果,对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1年强1块的注水重点是注上水、注够水和注好水三方面工作,确保注水效果。严格按照配注量和标准注水;张强采油作业区目前共有水井10口,投产5口,根据张强作业区开发方案,在张强作业区实施限期同步注水,并且要求水质悬浮物≤1.0 mg/L。但张强注水水源为地下水抽取,且注水时要加入防膨剂,悬浮物较高。并且在试注期间造成了38-K24注水井地层堵塞,油套压居高不下的现象。因此,科学合理的提高注水水质问题,确保油、水井平稳生产运行,是茨采厂对张强采油作业区的工作要求,也是张强采油作业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SG油田为低渗普通稠油油藏,目前没有有效开发,区块试油试采井生产效果较好,但天然能量产能低、压裂效果突出,需要压裂及补充能量开发。对比相似区块及结合本区块的储层特征,科学部署,形成以注水吞吐为主的生产形式,全面部署,提高区块的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11.
周清庄油田主要开发层系沙三段为中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注水井都出现了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的问题,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为此,本文通过对注水井静态和动态资料系统对比分析,明确了注采井距过大和油层污染是导致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结合已实施的增注措施效果对比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对策,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多数稠油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周期、低压力、低油汽比矛盾尤为突出.平均吞吐超过周期;油井周期油汽比低于0.3,针对吞吐后期产能低问题,开始规模实施二氧化碳、氮气助排等增能技术,取得一定效果,但受成本、来源等因素限制,两项技术难以进一步扩大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致密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机械钻速低、摩阻扭矩大、施工周期长等难题,为实现致密油水平井优快钻井,针对其地质特点及施工难点,根据靶点偏移距与地层压力系数优化设计井身结构,将三维井眼轨道优化为双二维井眼轨道,降低摩阻和扭矩;针对大段紫红色泥岩等难钻地层,研选高效PDC钻头,同时研发提速工具,提高机械钻速;针对青山口组、泉头组等井壁易失稳地层,研发了具有润滑性好、抑制性强、封堵效果好的低固相KCl聚合物盐水钻井液体系,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形成一套适用于松辽盆地致密油水平井的配套提速技术。该技术在松辽盆地115口致密油水平井进行了应用,试验井平均完钻井深3 120 m,平均水平井段长1 180 m,平均机械钻速提高71.2%,平均钻井周期由46.3 d缩短至34.2 d,创造了松辽盆地致密油水平井215.9 mm井眼一趟钻完钻、单只钻头进尺2 700 m等施工记录,井下复杂率降低15.37%,实现了致密油水平井优快钻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方建中 《化工管理》2013,(12):62-63
面120区于2000年投入开发,总体上是一个浅层,中、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整装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2001年在该区沙四段进行了热采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沙四段、沙三中实施热采,热采效果较好。2001-2005在该区沙四段实施1-3论热采,初期取得成功,为面120区下步热采开发提供有力证据和可靠依据。对面120沙四段从2009年至今进行二次调整,将井距加密,由300m加密至150m,并采用水平井和热采开发,取得成功。本文将根据面120区进行的热采开发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鸿宇 《化工管理》2013,(10):133-133
当今,在国际上比较广泛应用的稠油热采技术的是蒸汽吞吐采油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着许多弊端,它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开采成本也比较高,效果较差。但是蒸汽驱技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蒸汽波半径及蒸汽波的体积扩大,从而大大提高了油藏开发工程中的采油率。因此,采用蒸汽驱技术作为主要的热采技术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技术上的经济效益。即使这样,蒸汽驱技术一样的被地层的条件和设备的要求限制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采收率的提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蒸汽驱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能够取得很大进展的主要的技术包括深入的研究油藏工程,合理布置的井网及井距等等。其中,注采参数是蒸汽驱在采油技术上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蒸汽驱技术接替了蒸汽吞吐技术之后,对于蒸汽驱的实验的方案设计更加严密,根据先导试验的注采特性,通过了大量的实例对稠油的蒸汽驱的技术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所有的结论都是蒸汽驱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开采技术,适合运用在对稠油的开采工程当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杜85杜家台油藏吞吐效果差、注汽压力高、新井出砂套管损坏严重等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压树脂砂,开发了地层深部防砂工艺,实现油层改造。高温防砂对注汽压力高的出砂井具有压裂解堵作用,有一定的保护套管作用,防砂有效期长,防砂后井筒无防砂结构,不影响选注、选采、配注等工艺实施。对同类井的出砂治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兴古潜山油藏为裂缝性油藏,随着开发的深入,地层压力下降快、能量递减快、注水补能效果差,目前主要以注氮气和天然气为主要补能保压方式。在天然气注入的过程中,存在注入井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量的问题,应用水力扩容技术对储层进行深层改造,实现注天然气井降压增注的效果,提高注天然气井的单日注气量,使兴古潜山气顶能量得到补充。水力扩容技术是兴古潜山油藏持续稳产的重要保障,为裂缝性潜山油藏的注气补能井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平井开发的油藏类型已从单一的砂砾岩稠油油藏扩大到非稠油的边底水断块油藏、裂缝性油藏、整装高含水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等,从老油田挖潜转向新区产能建设和老区调整,特别是在油田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平井采油技术也由过去的全井段合采发展成为水平井段分段开采和分支井的不同井眼选择性开采技术。水平井分段优化技术可对水平井进行分段优化,并可对生产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长6油藏属于低压系统且未饱和油藏,地层压力低且缺乏边底水。油藏投产后含水率上升较快,2009年注水开发后,油藏存水率逐渐下降,到目前保持在0.65,油藏耗水率逐渐下降,到目前保持在1.4。虽然含水上升得到一定减缓,但存水率较低,耗水率较高,建议调整注采井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以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重油采油十三队,建立于1993年.成立初期,采油生产按常规作业,生产效率不高,在1994年至1995年间,一度在注汽操作中有被蒸汽刺伤现象,注汽质量得不到保证,注汽时跑冒滴漏严重,焖井时间不适宜,自喷井不管井底压力大小.任其放喷,导致地层坍塌,造成油井出沙严重,缩短了自喷井的生产周期,增加了修井作业次数,影响了吞吐井的生产时率,造成油量损失,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尤其是随着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变化也愈为复杂,油井吞吐轮次升高,平均吞吐轮次6.8轮,五轮以上油井占队油井总数的88.2%,吞吐转轮效果在不断下降,吞吐井管理难度大.在吞吐井管理中存在许多弊端,使油井生产各环节不协调,降低了油井利用率,影响了油井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