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2009年汇率走向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步入一个稳定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称为对美元的“软盯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6.82~6.83之间。  相似文献   

2.
2009年汇率走向回顾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收于6.9920,突破了“7”这一重要心理关口。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5%。2005年升值幅度为2.5%,2006年为3.2%,2007年为8.7%。今年1-3月份,人民币已累计升值3.9%。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市场分析人士预计.2008年人民币预计升值8咿10%。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迄今已经升值了20%,但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续4日跌停,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向的种种思考。笔者认为,人民币连续大幅升值后,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人民币适当贬值是正常反映,,应正确理解人民币适度贬值。  相似文献   

5.
要言     
《中国对外贸易》2005,(9):25-25
人民币脱离美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日前,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发布报告称,从汇改后18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人民币与美元呈反向运动态势,而与日元则趋于同步。王志浩在报告中称,在18个交易日内,美元兑日元每下降1%,美元兑人民币则下降0.03%。王志浩预计,到今年底,日元将走强,美元兑日元将跌至104,如果人民币与日元的这种相关性继续保持,这意味着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到年底将达到8.085,这比汇改之日的8.11上升了0.3%。王志浩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容忍这样幅度的升值。  相似文献   

6.
近期,人民币的两面性——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让人们大为不解。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9%。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猪肉、蔬菜、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升值和贬值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词汇,看似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王庆  周莹 《新财富》2007,(12):20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07年10月22日的7.51下滑至11月9目的7.42,三个星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25%,创下了自2005年7月22日汇改以来连续三周的最大涨幅,而整个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也仅为3.4%。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增加了市场抛售美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有关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调整汇率体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出现1:7.9982,首次突破1:8的心理关口. 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逐步从1:8.7向1:8.2左右浮动,但总体上,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到2005年,受中美贸易顺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猜测四起,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未明确回应.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1月1日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路下行,几度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低点纪录。至此,人民币汇率在过去30个交易日里15次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幅度达到0.79%。自2005年汇改以来,  相似文献   

10.
日元汇市又创新高1999年,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再次引起各国政府经济决策层、经济学家、金融界乃至工商界的广泛关注。自70年代初期起,日元兑美元就不断振荡攀升,直至1995年4月1日升至历史最高水平1美元兑79日元。随后日元便掉头下行,于1998年8月11日跌至1美元兑147.63日元的最低点。然而,日元的弱势从1999年6月开始得以逆转,日元汇率逐阶攀升,在突破了108、105两个强阻力位之后,于9月15日达到40个月来最高点  相似文献   

11.
邱明 《国际市场》2012,(Z2):78-82
一、导言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崩溃到后来牙买加体系达成,再到2002年欧元正式使用,从此国际货币体系翻开了新篇章。中国是个外汇管制的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两次重大的改革:第一个阶段,1993年—1994年期间将1美元兑人民币5.8元改为8.7元左右,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第二个阶段,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具有弹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从2005年7月汇改至2011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3.97%,对欧元累计升值14.00%,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平均升值幅度在0.5%范围之内,升值幅度远远小于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MS-AR(1)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英镑的汇率波动特征进行研究,采用MS-AR(3)模型对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构建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没有将机制转换的状态完全分离;而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人民币兑欧元和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特征,且各汇率的波动极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王庆  文芳 《新财富》2007,(12):14
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显著加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10月22日的7.51下降到11月9日的7.42,升值幅度为1.25%,是自2005年7月22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幅最大的三周。到11月23日,汇率又突破7.4关口,升至7.3992。看起来,人民币升值的显著加快已经加剧了恐慌性抛售美元的压力,甚至有迹象表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14,(4):14-14
中国人民银行3月15日宣布,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公告》发布一年多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4.1%。从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破8元大关,到2007年1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7.7895的新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进入“7时代”。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截至8月31日,1美元兑7.56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达6.78%。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相比更值钱了,反过来讲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在贬值。这对去美国旅游购物的朋友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广大的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却非如此简单,需要更多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对我国2005年7月-2009年5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实证分析,构建ARlMA模型和Holt模型.经检验,后者能更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趋势,在此基础上做了短期预测,并给出相关结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混沌理论提出了一种人民币汇率建模及其预测的方法。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收益序列进行三层分解,得到从低频到高频八个频率成分的时序,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以确认它们都存在混沌特性;然后,应用混沌理论分别建立从低频到高频八个时序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基于小波包理论对混沌模型预测的结果予以重构,实现对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收益序列的预测。与现有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有极大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4月末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4月26日至5月1日美元兑欧元及日元跌破关键的点位,美元兑日元汇率从4月25日的1美元兑128.60日元下跌到5月1日126.99日元低点;美元兑欧元汇率从4月25日的0.8972美元下跌到5月1日0.9055美元.5月3日美元兑日元和欧元继续大幅下挫,美元兑主要欧洲货币跌至了6个月新低,欧元兑美元迅速突破0.91美元,升至0.9173美元的盘中高点,这是欧元兑美元的年内高点.美元兑日元下跌超过1日元,盘中曾跌至126.85日元的低点.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牟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2008年12月12日到2009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的51周汇率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