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解决贫困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起点。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决定了社会救助必须与现行的救助制度和农村社区实际结合,在救助资金、救助方式、救助主体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农村救助由生存权向发展权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牵动着多方面的相关因素,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角度分析了政府、法律与制度、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支持等在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救助标准及救助对象管理、机构建设、立法建设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资金不足的原因包括: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实际运行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农村社会救助在地方政府事权中的弱势地位导致社会救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资金来源有限等三个方面。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是解决包括农村社会救助资金缺乏等一系列公共性社会事务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务院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救助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保障。要真正实现贫有所济、困有所帮,就要提高政策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群众对社会救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就此来说,目前我国救助管理尚不规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社会救助缺乏联动机制,难以有效满足救助对象的各种救助需求。因此,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工作框架,是依靠400万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社区干部支撑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如今再以社区干部“业余地”去做社会救助,就现出其短处来了。社区干部的特点在于与社区居民的“零距离”,但这也可能导致“优亲厚友”。基层也流传着不少社区干部因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赋能是社会救助的时代机遇和变革选择。本文以社会救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内在机理、主要问题和实现路径。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时代应用工具,并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救助过程智慧化,助力社会救助效率和质量提升。数字赋能还提高社会救助监管效用,为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数字技术发展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突出。数字化赋能社会救助仍然存在技术短板、数据孤岛化、受救助者的信息和隐私面临威胁等问题。未来,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对数字化赋能社会救助进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权利。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彻底解决中国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支撑未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从需求主体、救助手段、救助经费、救助制度本身及相关立法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着新形势,出现了新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玛纳斯县社会救助情况的实地调查,介绍了全县社会救助的基本情况,分析出当前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救助体系的改革思路以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的农村救助政策,由于各项政策出发点,目标、标准都有很大差别,并没有合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因而还存在着重迭交叉、覆盖不全、资源浪费、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迫切需要融合政策和资源,构筑完善的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因此,本文以甘肃为例,分析了农村社会救助现状和困境,提出了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建设要求的农村社会救助困境的若干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20个整群抽样自然村的12131户为样本,以自评和村组干部双重认定的贫困户为困难户,分析了应救与实际救助之间的偏差。发现样本村约有6%的困难户,但其中只有28%获得了救助;而在获得救助的群体中有38%的农户既非自评特困户也不是村组干部认定的困难户,这个群体尽管从客观指标来看与参照户(非困难无救助户)相比要略差一些,但远好于困难未救户。困难未救户虽然仅略好于困难已救户,但明显比受助非困难户差。在农村救助瞄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探索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我国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贫困地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应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互助为补充,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并以贫困性救助、疾病性救助、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职业农民应该接受全面的农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农业教育。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针对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为职业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农业保险项目与灾害救助项目关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实施农业保险项目,七十年代又增设了灾害救助项目。这两个项目彼此具有替代性,但后者的政府和社会成本更高。所以,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开始用农业保险项目取代灾害救助项目,最终保险项目覆盖全国,灾害救助项目成为其补充。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为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建立了完善的以农业保险为主以灾害援助为辅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价格和产量损失等方面对农场主的生产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收入,因此,建立能够补偿农户生产损失的灾害救助机制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评价了美国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及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如何完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立法、资金支持、组织结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2003,(8):4-6
第一条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