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研究青海如何根据农牧业比较优势变化,提出发展特色农产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青海省农产品贸易现状青海省农产品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进口仅有个别年份发生,且比重很低。1991—1999年青海省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实际出口比重最高为1992年,占出口总额的34.8%,其中粮油食品类占10.4%,畜产品类占10.7%,土产药材类占13.7%;最低为1997年,占总出口的11.5%,最高时的1992年比最低时的1997年高出近23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中实际出口比重最高的1991年为10.9%,最低的1996年为1.7%;畜产品类中实…  相似文献   

2.
孙绪鑫 《特区经济》2013,(11):54-55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但波动也趋于扩大;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上升,传统发达国家的贸易份额下降;区域内贸易增长迅速;全球贸易失衡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在最近一轮危机后重新抬头。以上趋势是以垂直专业化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结果。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将继续取决于全球分工形式的进一步调整,这种调整将是失衡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漫长的寻求新平衡的过程。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特点,对该时期全球贸易格局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2,(24):1-18
中国对日贸易平衡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明显改善,对韩国贸易始终是逆差,并且规模持续上升;对日、韩同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农产品领域,这对日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韩国却并不明显;与中韩贸易相比,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低,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工特征;中国对日、韩贸易中加工贸易居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明确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必须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然后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所凭借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基础的具体表现,进而探讨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生产性服务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费用的降低,有利于产品差异化的形成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生产性服务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在世界中的份额提高,而发展中国这的贸易地位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想改变其地位和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7.
苏汾 《改革与战略》2011,27(4):172-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利益的获取。针对这些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贸易模式的几个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贸易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度控制对外贸易规模、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和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长三角的产品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开始下降,研发和专业服务逐渐向上海集中,中心城市上海和江浙之间存在从产品分工走向功能分工的迹象。事实上,近几十年以来日本和美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都出现了从产品分工向功能分工的演变:中心城市更多的发挥管理、研发和服务的功能,生产功能则主要由经济圈其他城市承担。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在南北贸易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机制及其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技术层面的如企业异地管理成本的减少,还是制度层面的如针对产业转移的行政壁垒的降低,都会使稳态中经济圈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产品分工程度降低,功能分工程度上升,并且在稳态中,经济圈的技术进步率和经济增长率增加,居民效用的增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基地。中美经贸规模也不断扩大,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双方贸易不平衡的事实让美方倍感威胁,并不断对中方施加压力制造摩擦,干扰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和发展。如何正确看待双方贸易失衡,洞悉其中利益格局.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中国新时代贸易战略的核心。本文对中国外贸战略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对贸易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并对中国贸易强国战略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该学说的内涵主要是双方均凭借自己的绝对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就可从中获得好处、最终实现社会总体的福利最大化;并且认为绝对优势的差异是由各国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别引起,故称为绝对成本学说。这个学说虽然回答了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的原因,但却无法回答在占近优势的国家和没有优势的国家之间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15.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外贸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持续改善。但是,仅仅按照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能给我国带来持久的贸易利益,相反还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局面。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扶植战略性产业培育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凯 《改革与战略》2008,24(10):55-58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外贸形势异常严峻史上英国“世界工厂”的回顾,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界工厂”的成就,及其所面l艋的困境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之上巩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提高中国“世界工厂”的水平,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面临着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历对“世界工厂”简单下了一个定义,并深入分析了中国“世着重对我国现行的贸易指导理论和战略的弊端进行了揭示,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服务贸易模式与中日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商品贸易相比,日本的服务贸易居于相对次要住置,但在2002年之后其服务出口发展较快.本文利用2000一2006年日本服务贸易的EBOPs分类数据,从日本服务贸易分工模式、显示性比较优势以及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互补性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多数类别的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都较低,产业内贸易程度则普遍较高;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具有一定互补性,但主要集中在少数类别上,并且普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在区域分工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比落后地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中还是存在着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之分。区域中的产业分工应该根据是否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即比较竞争优势来划分。本文借鉴波特模型的分析方法并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区域分工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同时阐述了企业家应该怎样进行产业选择,政府应该怎样实施产业政策,才更有利于上海发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贸易理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进口替代战略的优势和不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指导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