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评价中国经济成就为唯一途径。它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既可能成为一种激发研究潜能的激励,也可能成为一种误入歧途的魔力。中国经济学家应当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开创和繁荣中国经济学为已任,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经济学家在这一研究进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本文企图对诺贝尔经济学关对于的应有含义和一些经济学家的误解作出初步分析,旨在昭示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政府经济”的新命题.并形成了“政府经济学”的新理论:一是研究“公共物品”,二是研究政府的效率。一般来说,物品理论认为,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和盈利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私益物品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因其对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突破性贡献而获 1998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旨在对阿马蒂亚·森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做简单的介绍,并由此得出对经济学研究的几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13日,本世纪最后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蒙代尔获此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这位默默耕耘、淡薄名利的经济学家“为开放国家实行货币和财政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货币动力学及最优货币区域方面的理论赋予几代...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渊源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但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经验,并在经验中得到检验。经济学在发展中与其它学科有不断融合的趋势,过分强调数学化对经济学研究是不利的。经济现象充满了不确定性,经济学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把经济研究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研究,经济学研究越来越注重合作。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学的不加限制的“数学化”可能正在阉割经济学的本质。只要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还不能“精确”为一组数字,那么经济学就只能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而不是一门关于“数字”的科学,经济学和数学就始终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并不是数学,而是唯物辩证法。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远离了人文精神,抛弃了唯物辩证法,经济学就只剩下了一堆数字、图表、模型,经济学中的主体——人就被消解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以自然科学为效仿对象,把形式逻辑越严谨、数学化程度越高的理论视为越“科学”,从而导致了数理经济学急速膨胀。这里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科学理论本身仅仅体现为主体基于特定时代和特定视角对客体的认知,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更是如此,因而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化本身并不意味着客观化;二是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经验科学而不是数学的分支学科,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上,因而经济学数量化也并不意味着科学化。由于主流经济学无视经济学的这种特性而片面向自然科学“攀亲”,试图借助数理逻辑增强经济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结果,尽管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看似更“硬”了,但其理论离真实世界反而更远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数理博弈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于2005年10月10日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非数理博弈理论的先驱,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学化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也深刻影响了经济学。边际革命后西方主流经济学走上一条数学形式化的不归之路,但作为边际革命发起者之一的门格尔所创立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一直反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这源于该学派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基本认识和所持的哲学观。奥地利学派一直秉承至今的传统对当前经济学的人文理解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新世纪推动经济的源泉——人力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是美国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舒尔茨于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能只靠增加劳动力的物质投资,更主要的是靠人的能力的提高。这对新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行为经济学家之后,经济学发出了向行为学转向的信号,行为研究成为当今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企业家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金融学院名誉教授。在金融学研究领域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成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首创者,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欧元之父”。研究蒙代尔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国际经济学研究方法,拓展学术研究视野,端正良好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初科斯、诺思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论著被引入中国后,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界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新制度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当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研究。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兰·斯密德所说,制度经济学的问题不是没有理论,而是拥有太多彼此孤立的理论。为什么新制度经济学会产生“太多彼此孤立的理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制度经济学家在一些问题研究上还存在争议。从方法论上讲,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导言:湖南三位资深翻译家孟晋、谢祖均和盛之教授将1776年出版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著用现代经济学语言重新翻译,并于2003年由中南大学出版。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经典理论验证了所有西方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的成功,可见“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69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有四十四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获奖者阐明了与其它学科(包括数学、法律和历史)有频繁的相互关系的、且非常不同的、而常常又是有限制的经济学领域.粗略地讲,在获奖者中,有三分之二的工作与宏观经济学相关,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已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的变化趋势.在这方面,瑞典科学院表现出对新凯恩斯主义的偏好,但近几年中倾向新自由主义学派,特别是芝加哥学派获奖较多;尽管许多获奖者参与了政治事务,但在战后经济政策制定中,著名者并不多.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现代经济》2013,(2):4-17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即将在京举行3月18日-19日,由中国新华都商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主办,《北大商业评论》杂志承办的"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主办方将史无前例地请来2012年、2006年两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lvinE.Roth、EdmundS.Phelps,展开巅峰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经济学看做技术科学。经济学主要依赖数理和形式逻辑的推演,丢弃了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的因素,成了"黑板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自"经济人"思想产生以来,从有机化、概念化、数字化到裁剪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人"假设的每个阶段反映的都是经济学家个体论述和社会历史总体发展的统一。以"经济人"假设的发展阶段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准确把握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发现其存在的方法论问题,认识其本质,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买家VS卖家:折扣中的经济学 “折扣”是经济学里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比如,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在这个看似“卖方”吃亏的现象里,其真实的“游戏规则”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与“可控制性”特征为经济学家在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搭建了一座新的而且可靠的桥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可实验的学科。在实验方法进入经济学研究视野的同时,也为经济学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尝试。实验教学方式通过模拟经济理论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计算机或实物模拟的经济活动中,使经济学的学习在理论抽象中得到一种简便的实践还原。  相似文献   

20.
该文系统讨论了从斯密开创经济学时.经济学本身就有与其他学科的天然和内在的交叉性,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颁奖情况的分析.得知近年明显表现出了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性被国际上加速认识,证实了这种面向“古典”的回归,并且它也带动了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向.这就对国内经济学传统教学方式和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希望这种努力的方式能对本校或可对其他院校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