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社会结构转型而来的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特殊群体。文章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和农民工管理者的访谈,论述了农民工在就业、人际交往、城市社区的生活和城市适应等问题,指出农民工要顺利实现市民化,必须要实现稳定的就业,能够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有和市民主动融洽接触、交往的意识;要积极参与城市社区事务,在社区参与中表达自己的声音,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更要注重积极主动地改变原有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培养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工非农"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研究还十分欠缺。本文在对重庆市农民工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特征,揭示了农民工生活质量不高的外在原因与内在矛盾,揭示并提炼出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诸多因素中的制度因素,以其作为问题分析的关键,指出建立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户籍制度对提升农民工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比较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肯定了各地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探索经验,指出了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缺陷,提出了现阶段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定义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以政府、农民工就业单位和非营利社会组织、市场等力量为多元化实施主体,以全体农民工为保障客体,以为农民工提供维持最基本物质生活、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保障为内容,并通过国家的法律和相应政策为手段来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①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多种模式分析1.城保模式。该模式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韩长赋 《经济研究》2006,41(12):4-12
本文在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和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伴随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流动就业,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持城乡统筹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为了解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缺乏技能、文化程度低、农民工被动性流动就业问题突出;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与就业不足、就业增长缓慢;农民工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在工资水平决定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收入水平偏低且有下降趋势。同时,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及职业发展前途有限等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和调整现行的农民工就业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实施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推动和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其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分析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增加工资收入、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公益性教育性网络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正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在劳动权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探索相应措施,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保证农民工基本生活权益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代农民工的生活面临着很多困境,如工资拖欠、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状况的存在,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也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不良影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肖瑞赟 《经济师》2012,7(2):81-82
农民工社会接纳及城市融入渐渐成为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文章对农民工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组织及农民工自身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研究》2011,(12):97-100
通过对6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险、提供保降胜住房、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教育条件、提高职业技能等8个方面。今后应结合农民工的需求,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改善徒民工就业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诉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选取了工作生活、社会保险、培训等两代农民工存在差异方面的指标。利用统计方法构筑了农民工代际差异影响因素的因子模型,探究两代农民工差异的成因。实证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作生活、培训诉求、主观诉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两代农民工社会诉求差异上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逐步融入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温家宝总理也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4.
罗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73-174
就业乃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邦之策,是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就业稳定性差、就业保障性低、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剖析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如户籍制度不合理、用人单位管理僵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等,最后从政府、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角度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当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城市换来了更好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在大城市中长期立足,因此,现今的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的回乡就业,尽管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会导致大城市的用工荒和乡镇的"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因此,做好城乡劳动力的协调分配工作,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探索农民工的就业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燕传林 《经济咨询》2007,(4):38-40,37
本文通过问卷、访谈、资料收集等方法对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生存和社会保障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要提高农民工国民待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嘉兴陶庄521位样本农民工从工作安全、就医看病、子女就学、精神文化生活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表明,当前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并不乐观,社会和政府应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造就了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壮大.2011年,我国农民工达2.5亿多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近1.6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改革来科学破解农民工问题并使之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战略性和历史性影响.为此,本文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以及农民工市民化变迁过程等基本理论分析出发,对当前和未来时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变动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与此同时,特别分析了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和中国的一个缩影,在“农民工变市民”过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最为重要或最为直接内在动力的客观诉求——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应当从工作规划、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善居住、创造就业、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等八个重点领域推进的思路.最后文章指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是涉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宏大战略问题,应当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放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长期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城市化是农民工城市化融入的内在理路.城市农民工生活方式囿于其社会空间规制,存在消费生活缺少发展性、交往对象同质化、休闲生活阶层化等城市化障碍.激发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等多元主体社会功能,推动住居空间一体化,搭建社区融合平台,开展农民工生活方式引导性培训,是破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空间障碍,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全国7省市6 232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对政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险、提供保障性住房、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教育条件、提高职业技能等八方面。今后,应结合农民工的需求,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改善农民工就业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