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与管理》2008,(23):100-101
一个人对于爱好到底可以痴迷到什么地步?这一点日本人总是让我吃凉。在去日本之前,总听人说日本是极其无趣的,但是到了日本却发现,日本人都有很奇怪的爱好,而且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曾经有个同学喜欢玩乐高玩具,很多人都玩过,可能都会说自己也爱玩,但是是否能到她那个地步,我实在不好说。她可以什么参照物都没有,看着就像是随意在做造型,  相似文献   

2.
1994年,日本人第一次将物流概念带人中国。千百年来,日本人继承了很多本国文化,企业管理中的方式方法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现在的中国没有考虑社会构造和物流精神,需要打造一个物流社会,把日本的社会构造介绍进来。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喜欢发明小玩意儿,卡拉OK就是始于日本、然后才风靡全球的。打火机也是日本人发明的,并很快流行全世界。有趣的是,后因中国打火机价格的优势,逼得日本人主动放弃了一次性打火机的生产。从此,就连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打火机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是怎样构思新产品的日本人的新产品开发,在全世界赫赫有名:无论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还是地中海沿岸的西欧国家,抑或不发达的第三世界穷国,几乎都能看到日本构思奇巧的新产品。看一看日本人构思新产品的思路,兴许能产生不少有益的启示。一、炒冷门。在锅盖上...  相似文献   

5.
从最近日本国内的舆论来看,日本人开始大谈“国家利益”,投入这场宣传之战的有知名作家、媒体人士,甚至还有设计师和艺术家。在过去的日子里,日本人一直回避“国家利益”这个说法,他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小国”。日本备受尊敬的作家五木宽之的文章《衰退时代:日本应有的“觉悟”》,呼吁日本人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衰退时代,坦然地做一个能够受世界尊重的小国。这  相似文献   

6.
我在日本创业上市,生活了20多年,妻子是日本人,要好的朋友大都是日本人。我必须先声明,作为一个个的人来说,日本人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火自然,都是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是在日本时间越长,我越能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在驱动着日本人,这是一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集体求同心理。这种求同心理的形成过程,不是由某个组织强加的,也不是某个英雄引导的,而是一种近似于共鸣、却又极具拘束性的集体心理压力,日本人称之为“空气”,和中文的“气场”一词有些相近。  相似文献   

7.
触摸日本     
孙伯 《企业研究》2004,(1S):58-60
2003年冬天,我去一家日本的汽车公司访问,在日本生活了一周的时候,接触了一些日本人,了解了一些日本的现状。和我们的发展情况对比,我产生了研究日本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日本影片《入殓师》夺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一个冷门。影片说的是一个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不得不回乡下找工作。意外地接受了“入殓师”的挑战。电影通过表现人类共通的感情——夫妻爱,父子、母子爱,还有友情,细腻地展示了日本的独特文化,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影片以“死”贯穿始终,突出了生与死的尊严,凸现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应该说,唯有日本人,才能够拍出《入殓师》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把死描绘得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14,(3):130-130
一位朋友在日本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点了一份汤。一会儿,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并理直气壮地说:“你没说要一小碗呀!”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耶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09,(11):28-29
日本良好的治安状况来自其自身独特的社会系统。一个人生活在日本,如果做出不轨的行为,立刻就会遭到周围人的唾弃,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寸步难行的境遇。无论在社区、单位还是在家庭里都存在着这种无形的制约。虽说日本的法律制定得比美国宽松,但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并没使日本的犯罪率攀升.  相似文献   

11.
连日看日本地震新闻。不少报道谈到日本人面对灾难的镇静.我想这与日本人的防震意识是分不开的。 前几个月,我作为中方企业代表应邀去日本考察。负责接待我的是小岛先生。他40多岁。办事认真而细致。到日本的第一天我们前往神户市,住在当地一家酒店里。  相似文献   

12.
周现 《东方企业家》2006,(11):20-20
Milton Minoru Takahashi是一名已加入日本国籍的巴西人,他在一家为名古屋6万名外籍劳工提供援助的非营利基金会工作。几年前刚到日本时,他以为可以向日本人介绍丰富多彩的巴西文化,与他们大谈足球、桑巴舞和巴西海滩。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人并不想了解这些,他们想聊的话题只是噪音和垃圾”——并声称这些问题都是附近的巴西移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年前就有这么一个很严酷的比喻:说是在国外,一个中国人能顶三个日本人,而三个中国人却顶不了一个日本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再谈2012     
俊昌 《乡镇论坛》2011,(21):40-40
2011年j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谴成成千上万人的伤亡。有的人怀疑日本9.0级特大地震是由超级月亮造成的。是的,历史上是有这么几次巧合:2005年印尼发生海啸,1974年的“崔西”飓风曾经让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几乎被摧毁成废墟,这些事件都是在超级月亮发生前几周出现的,而这次日本地震恰巧也是在超级月亮到来前一周时发生的,所以不少人不约而同地认为日本这次地震与超级月亮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其GDP长期跃居世界第二。无疑这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方文明和技术的大量引进和学习。但日本人在学习和引进的过程中,善于融入自己的思考,举一仿三,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而有别于学习模本的小发明。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章主要从技术、文字语言等方面对日本人的小发明进行分析及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强烈刺激了日本人。因为在曾经日本统治的伪满洲国,“天赐的良机”与日本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7.
研修在日本     
平生第一次出国,而且是工厂派往日本大公司研修,这自然让我心情格外振奋。我们大连亿达公司渤海机床厂与日本富山日平株式会社合资后,已经派出了两批共50多人陆续到日本富山去研修,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技术人员,能出国去潜心学习半年,对个人真是收益匪浅。日本人的服...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一年来往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19.
孙惠俊 《中外企业家》2014,(11):268-269
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就从战后废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一直保持到2009年,其中日本人不惜个人时间超时劳动、全身心奉献于企业的敬业精神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劳动时间长,加班多日本人也曾被称为经济动物。中日企业对加班现象的认识不同,成为影响辽宁乃至全国吸收日资的一大要因。本论文试图了解日本企业加班的实态,基于文化的视角从社会、企业、家人等角度探究日本日加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追求市场,美国人追求利润,法国人追求享乐,德国人追求完美,迪拜人追求炫耀式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