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清朝晚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证券和证券市场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40多年的萌芽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中国最早出现的证券是外国在华企业发行的外资证券,最早的证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问的外资证券的买卖,稍后才出现华商证券和华商证券交易。尽管如此,中国证券市场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孤岛时期和全面沦陷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之演变轨迹,具体表现为公债交易的衰落,外股交易的旺盛和华股交易的推进;后一阶的证券市场实际是一个华商股票股投机市场,开创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史上的两项记录,即完全的华股市场和空前的投机狂热。  相似文献   

3.
上海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10年历程,跻身世界新兴证券市场之列,本文拟以沪市为例,从市场有效性及股价-成交量关系两个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效市场假说解释了证券市场价格的定价机制,成为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也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证券市场提供了重要工具。从发展历史上看,有效市场理论为国外资本市场的定位及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的研究基于有效市场理论体系。首先简介了证券市场效率的含义;其次运用序列相关检验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原因并且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伴随着计划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上海证券市场应运而生。自上海证券市场诞生至今,已7个年头了。7年来,在上海市人民银行的领导和全市金融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证券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完善,日益为国内外经济金融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上海证券市场的结构特征、缺陷与对策王定甫,顾铭德证券市场结构是指各证券品种的相互比重,它既包括债券与股票的相互比重,又指债券和股票内部品种的结构协调。上海证券市场结构状况主要由经济格局及经济主体对各证券品种的需求状况所决定,它是否协调与平衡又会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少波  杨代平 《南方金融》2004,(8):36-37,17
周效应是指证券市场上收益、风险等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运用ARCH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正的周五效应;同时本文还对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股市的结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预期等是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成就与问题:上海、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一般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大类。但单有债券市场而没有股票市场,则这种证券市场是不完整的。我国证券市场的孕育、发展是从债券市场开始的,而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则仅限于上海、深圳两地。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标志着上海股票市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的思考于海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证券市场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的时间还不长,证券市场的税收制度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故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逐步使我国的证券市场税制建立和完善起来。一、我国证券市场税...  相似文献   

10.
引言 证券市场的基本作用是通过证券交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发达有效的证券市场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在发行市场筹集资金,更好地发挥其筹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以往对证券市场及资产定价理论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把交易机制作为外生变量,认为交易机制在整个价格形成中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证券市场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分析发现,居民持股数量的增加及股票价格的上涨导致就业和GNP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起物价的上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股价指数与物价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证券市场可以提前预测物价的走向,但是这种相关性还不高,表明股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证券市场筹资额对GNP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作者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所撰写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的纪实文章中的第一篇。作者早年直接参与改革开放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直接进入草创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直接参与了证券市场发展各个重大环节和事件,对市场发展的长期的深入浸润、观察、研究和思考,使得作者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独到的认识、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证券市场中,信息是指那些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客观反映。由于存在各种信息问题,使市场远不能达到经济学家们所设想的那样,“看不见的手”此时也在黑暗中摸索。信息的不充分增加了市场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价格不一定真正反映价值,信息问题的提出使得我们在市场效率研究上找到了突破口。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证券市场的自身特点、对信息在证券市场效率中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单一指数模型理论,构建实证检验模型,选取上海证券市场典型股票品种,利用年报披露前后的相关交易数据,对上海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以及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理性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存在提前泄露的情况,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验证由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净资产前五名的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即DoD组合)在证券市场大背景下,对比市场指数(选取上海综合指数)平均收益率是不是具有超额收益,来观察中国证券市场走势反映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程度。通过实证发现,对上海市场而言,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设。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了本国(地区)的资本打入国际证券市场和引进外资投资本国(地区)证券市场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引进外资投资证券市场,由于涉及内部金融、经济稳定的大局,在实践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对于目前大陆而言,难点在于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而台湾证券市场对外资开放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的多发性,已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各种监管法规或不尽合理或实施不力,理论研究方面多是从局部问题入手,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框架,而从博弈分析入手,可提出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监管思路的调整方向和一些具体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造假现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武 《上海金融》2001,(12):12-14
证券市场造假行为是证券违法犯罪的一种。长期以来,证券监管部门、证券市场操作人士和学术理想界都意识到证券违法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并相应地从多个角度对证券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杨志华(1995)通过对证券违法犯罪类型的剖析,对相应的犯罪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刘宪权(1998)从危害证券管理制度的角度研究了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证券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证券违法犯罪是构成证券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熊鹰(1998)通过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所采用的不同手法的分析,将市场“庄家(操纵者)分为长庄、短庄、凶庄、善庄、恶庄等,指出不同的市场操纵者在证券市场中各自的特征;王菲萍(1998)通过各国制度比较,对内幕交易所导致的投资者的损失如何补偿进行了探索;李越(1999)通过各国资本市场制度和秩序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秩序混乱、证券违法犯罪盛行的制度因素;赵锡军(2000)运用公共利益论、俘虏论、监管经济学对证券违法犯罪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证券监管的必要性,提出了监管的原则和目标;潘英丽(2000)指出证券违法犯罪对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比如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害投资者利益,加大贫富差距,破坏社会稳定等;王铁军(2001)通过对“庄家”行为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分析,提出对证券市场制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才是“治庄之本”。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但令人遗憾的是,对证券市场造假这一特定的证券违法犯罪现象的研究目前尚未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本文试图借助现代经济学和博弈论分析工具,力图解释现代证券市场上造假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夏品俭 《南方金融》2003,(10):35-37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寻租行为大量滋生。为应对入世后证券市场逐步开放的挑战,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危害及其治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东生 《时代金融》2013,(24):238-239
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普遍想象,这并不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研究分析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护各方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要阐述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并指出信息不对称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危害,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