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分亏缺是一种最普遍影响生产力的环境胁迫,而我区造林大多栽培于丘陵和山地,较其他作物更易受到因干旱导致的水分胁迫影响,近年来干旱对北方造林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已占首位,因此近几年的特大干旱是对我国北方造林的一个严峻考验。我区有“十年九旱”的俗语,春季新造林不易成活是常见的现象,所以造林抗旱尤为重要,下面就对几种造林抗旱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济》2013,(11)
又是一年冬临近,很多北方老人开始筹备“候鸟南飞”计划,到温暖的海南去过冬。今年很多老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去海口恭和苑。64岁的北京人张女士说:“我和老伴去年就是在海口恭和苑过的冬,今年又来了,这里住得好、吃得好,还能跟很多老伙伴儿一块跳舞、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全面的医疗保障,住得省心、开心又安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方的冬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工作还在于技术方面。因此,只有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到位,才能保证冬期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就冬期施工的技术管理问题谈几点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4.
2010年岁末和2011年新年伊始,严寒、干旱、洪灾轮番上演,甚至"扎堆"出现.北京遭遇"冬旱",近80天无有效降水,整个中国北方也旱情严重;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洪水滔天;欧美国家则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极端气候泛滥,全球气候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据统计,在1959—1979年间,河北省成灾面积达1000-2000万亩的机率为四年一遇;内蒙古草原近30年来共发生旱灾十次,平均三年一遇;西北黄土高原平均一年半出现一次干旱。由此可见,就北方旱区来说,受旱致灾几乎年年发生,就某一地区来说,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情况也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烟台大樱桃是春季上市最早的绿色食品,享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称。烟台大樱桃集世界大樱桃之精华,润烟台之灵秀,才得以使其果实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其味甘美,脆爽,肉嫩细,营养丰富。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被誉为“是果中珍品”。烟台是我国大樱桃栽培的发祥地,在国内引种最早,发展最快,加工制品最丰富,“烟台大樱桃”早已成为地方名产。据史料记载.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恩将10个大樱桃品种引到烟台东郊种植,至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烟台的生态条件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大樱桃的生长;再…  相似文献   

7.
开发空中水资源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人工增雨虽然已经搞了几十年,但一直是作为一种抗旱减灾的应急手段。而未能上升到开发水资源的战略层面。我国西北和华北上空的水汽相对并不少,之所以干旱少雨是因为水汽利用率太低,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开发空中水资源,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则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连年出现旱情,河水断流,湖泊干枯,导致土地荒漠化,引发沙尘暴。缺水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30年来,降水持续减少、大风增多,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常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沙尘暴究竟能否根治?文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朔天运河引水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问题,彻底治理北方荒漠化和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4年年初开始,持续严重的干旱正在全国多地蔓延。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多省区多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给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隐忧。北方多省区持续高温干旱8月初,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由于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土地干裂,草场大面积干枯;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草场大面积干旱,旱情持续加剧,水井水位下降。当地政府部  相似文献   

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引进与推广、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业增添了一个优良的增养殖新品种,并在历经二十年的努力,以规模化的技术促进了规模化养殖,改变了北方沿海传统的海水养殖结构.为“海上辽宁”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张家口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陆路商埠”和“军事屏障”,建国后一度成为华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张家口经济功能地位下降,军事功能陡升,开始了长达26年的“闭门锁张”,致使本可早些富裕起来的张家口人民落到了贫困线以下。对此,张家口人民不怨天忧人,而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建国初期及后来的“大跃进”时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粮为纲”等主导政策都尚未考虑环境问题,工业企业“三废”排入基本不受约束;农业大面积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和围湖造田,最近2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质量较低和稳定性差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今年春季北方频发的“沙尘暴”和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少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后果已引起世人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因环境污染赞成的损失近3000亿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学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统筹考虑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但过分依赖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收效并不明显,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90年代经过财政事务委员会和环境事务委员会的研究,提出了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改革方案。探讨和研究利用税收的宏观调节作用保护环境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水环境变化与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 ,少雨干旱是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为实现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环境优化、本文在全面分析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状况基础上 ,对节水农业的措施和对策提出了方向和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中亚五国之际,首次提出建设“新丝路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除俄罗斯外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北方港口已经成为中亚五国货物进出口的“生命通道”。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的青岛港,面对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必将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 吨粮田是粮食增产的一种有效措施,是农作物种植上的高产楷模,发展吨粮田生产,促使粮食生产登上新的台阶,在我国平川地区已成为现实。那么,在干旱少雨的北方丘陵地区,能否运用农业集约技术、集约投入、集约经营管理发展“小区域”、“小盆地”式的吨粮田生产?其增产潜力和经济效益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晋城市郊区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提出了丘陵山区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北方冬季寒冷的气侯特点,对建筑工程在冬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方东 《新经济》2004,(1):48-51
上个世纪初,本土和外资金融机构云集天津,曾使天津铸造了“中国北方金融中心”的辉煌。年初,戴相龙就任天津市市长,提出推进天津作为北方重要金融中心的建设。然而处在北京强大“引力”之中,天津能否突围成功,重塑昔日北方金融中心的繁华?  相似文献   

18.
汪宇明 《经济地理》1994,14(3):65-69,82
1东兴城市发展的区域环境分析东兴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末端,隔北仑河面对越南广宁省海宁县治芒街,二者一桥相连,几乎为一座城市。芒街所在的广宁省为越南北方“金三角”之一角,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既沿边又沿海,有被称为“海上桂林”的下龙湾和东南亚最大的鸿基煤矿,越南正在规划建一个大的下龙湾市,把鸿基市(重点为旅游)和锦普市、(主要是工业)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大城市。从199年越南经济态势看、越南明显加快了北方经济开发进程,对越投资的外国资本80%集中于北方,广宁正成为越南旅游与能源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东兴…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应对“非典”、“干旱”等天灾人祸,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2022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目前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我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气候,与此同时,我国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份降雨量却较往年明显偏多。目前气候变化已导致我国降雨呈现“南方不减、北方增加”“雨带北扩”的趋势,同时最新研究还发现:未来我国遭遇骤旱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到2050年,一些南方湿润省份的骤旱风险将增加至40%。这些真实案例和科学结论都充分证实了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