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世界工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 ,为获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掌握核心技术 ,加强技术装备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 ,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是中国“世界工厂”化的基本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飞跃集团自1986年创业以来,坚持生产缝制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是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从单个企业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飞跃还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拥有者,在世界缝制设备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怀涛 《经济论坛》2006,(23):55-56,72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找到一个“拼装工”的位置舒服的“坐享其成”,绝对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取向。如果说当初我们选择“中国制造”是为了解决切实的经济、民生问题,是为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是为了拉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达”,那么今天在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成熟的时代,在我们追求先进技术引进捷径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拿来主义”,在今天我们还缺少一种什么精神。事实上,在这种捷径上如何去把握一种必须的“创新精神”,如何去协调技术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刊》2009,(12):10-10
自中国经济腾飞以来,中国一直在向世界输出种种物质产品,世界对于“中国制造”已经依赖到不可或缺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从18世纪末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工厂”的称号几易其主,二战前后,美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经历辉煌。改革开放50年来,中国产品风靡世界,“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性话题。印度也为成为制造业大国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许多中外经典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8.
王洪伟 《新经济》2010,(1):60-61
频发的反倾销战让中国企业叫苦不迭;以“标准”为由的贸易壁垒是对中国企业的深层嘲讽。“中国制造”在“国际标准”面前频频受阻。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亟待发展自主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国际舆论认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不过事实是,单从规模上讲,中国制造的踪迹遍布全球,但是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还只是依靠劳动力优势做OEM(贴牌生产),中国制造业品牌寥寥无几。品牌缺失、技术含量低下使我们仅仅成为世界“低成本的制造中心”而远非产品占据垄断地位的“世界工厂”。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  相似文献   

10.
寻找一个新世界:中国近现代对“世界”的理解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飚 《开放时代》2009,(9):103-114
尽管当代中国往往被当作世界社会中的一个“例外”,在实践中中国人民通常认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乃是人类普遍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基于对中国近现代“世界观”的变化的梳理,本文提出三个假设:第一,在19世纪末期,对自我的对象化和对世界的外化(即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外在实体)是一个关键的转变,这可能比“国族”观念取代“文明”或者“王朝”概念更为重要。第二,冷战时期的“三个世界”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把世界想象成为要主动争取的对象,认为国族建设是为了实现更大革命目标的一个手段;但是这也导致了不切实际的“革命天下”的想象。第三,在改革时期,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反而趋于单一化,同时对自己的理解也趋向于内化和简单化。文章最后呼吁发展一个“去中心”的对世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过去,国人以“世界工厂”自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透着民族自豪感;现在,时过境迁,“中国制造”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等因素,我国制造企业原本就低微的利润日益稀薄,几近为零。  相似文献   

12.
技术工人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高合同兑现率最关键的人物。但由于各种原因,“技工荒”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尤其是中国“世界加工厂”雏型的建立,这一短缺现象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中国制造”正在世界大行其道,迅速取代“日本制造”、“欧美制造”,凭借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傲视全球。然而,兴奋和自豪之余,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深陷的尴尬困局:产品的附加值低,表面的繁华并未带来实际的繁荣,企业始终在价值链的最低端挣扎;低成本优势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巨大的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自主品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质量问题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案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5.
郑洪涛 《经济经纬》2003,(5):44-45,52
一年前,当人们沉醉于WTO的讨论之际,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正在悄然进行。于是,“世界工厂”问题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世界工厂”的可能性,但离实际形成尚有一定距离。同时将“世界工厂”能否最终在中国形成视为是21世纪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对世界工厂演变历程的分析,集中论述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形成世界工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江 《新经济》2006,(10):38-39
“中国制造”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于是一些国家便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还远远不是制造中心.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世界制造中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制造中心标准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部门和国内企业对此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早在几年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季红  曾松 《经济导刊》2008,(2):14-17
"中国制造"已立足世界,"中国服务"也将立足世界,这是中国人的心愿,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什么样的路程可以使我们快速实现上述0愿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的视野离不开国际化。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市场上,没有哪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但是“中国制造”不应该成为“价廉物美”、“品牌缺失”甚至“抄袭之国”的代表。目前,中国正努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这过程中,产品创新设计与品牌塑造将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