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茜群 《当代经济》2016,(3):117-118
客户需求的多样性、隐秘性,客户体验和情感的复杂性,需要企业打一场持久的“满足客户需求”的硬仗!在经济视角下,从营销人开始,到全公司全员参与;从以企业为中心的设计,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从“一招鲜吃天下”到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满足客户需求不再是口号!  相似文献   

2.
我们也许还对冯小刚若干年前的电影《甲方乙方》记忆犹新,剧中四个年轻人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吸引了大批顾客。影片中书摊老板想当一天巴顿将军,明星想做“普通人梦”等等。这个虚构的故事折射了当代部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也揭示了现代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精神的需求正在成为引导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荣誉需求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其一旦转化为消费需求,将引起荣誉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而这一系列荣誉生产、消费的环节即构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群——荣誉产业。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巨大的荣誉消费需求,从而造就了一个“荣誉经济”繁荣的时代。这种繁荣具有全球性,由西方蔓延到东方。改革开放20多年间,我国已经涌现出了无数的荣誉经济行业:“时装产业”、“宠物经济”、“美容业”、“奢侈品产业”……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更新企业经营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刘嗣明 《经济评论》2004,(5):73-77,82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应从市场经济体制切入进而深入研究 ,才能找准其深层根源。尽管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以“供给总能创造需求”、“储蓄总能等于投资” ,论证了“市场总能自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然而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说”等等 ,无情驳倒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供需均衡说 ,有力证明了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中国正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本质上仍是市场经济 ,因此就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包括需求不足是它的常态。因此 ,尽管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深层根源则是市场经济体制。而且 ,这种需求不足呈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的态势 ,正说明中国经济已基本迈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蒋佳林 《当代经济》2007,(11S):32-34
随着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许多个体需求逐渐转变为公共需求。公共需求的满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公共需要的发现、排序、实施等环节中有许多原则、规律需要遵循。政府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在公共需求的满足过程中扮演着“仆人”的角色。“仆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主人”,应该充分借鉴个体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市场需求从其内容上看,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部分组成。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依赖于国内总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均衡发展,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互动 按SNA口径确定的市场需求,包括个人与社会消费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再生产对投资品和劳务的需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对投资品的需求三部分内容。90年代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则是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城镇居民收支预期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农民收人增长缓慢,最终消费需求不旺。”因此,“扩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出现市场清淡,企业开工不足,亏损增加,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需要增加有效需求以拉动经济。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开始取得某些效果。这里我想就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董辅增加需求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正处在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动态均衡经济”转型的阶段,经济的短缺现象正逐步地减弱,但不会立即水逝,因此,在实施以“需求扩张”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注重“供给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前后的经济运行态进行分析,来否证中国经济已告别“短缺经济”的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8.
扩大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于1996年实现了“软着路”,从而经济领域出现了消费不振、投资萎缩、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制止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一个  相似文献   

9.
卢苏娟 《时代经贸》2007,(7Z):60-61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大众对休闲和旅游的需求有了明显提高。从1999年9月国家开始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公众性假期以来,不仅满足了大众的休闲度假需求,也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使中国的旅游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随着旅游“黄金周”的连续实施,其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在分析“黄金周”旅游所带来繁荣现象背后的一些不经济性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黄金周”旅游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环境经济》2004,(7):6-6
今年上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目的是要对当前投资需求的过度膨胀,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实施软着陆。在目前以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环境保护和浪费资源的倾向。而现在的投资过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02年开始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拉开了新一轮“政绩  相似文献   

11.
王建 《资本市场》2006,(5):22-24
经济增长停滞的同时通货膨胀却加剧——20世纪30年代带来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滞胀”会不会现身中国?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从2005年开始进入集中释放期,投资需求增速已出现回落;同时, 结构型和输入型通胀未来几年又势难避免。在防止“滞胀”成为主要趋势的头等要务上,当前的宏观调控显然既缺乏经验又毫无准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战略构想。但是,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太平,局部战争、黑客入侵、恐怖主义、核武器威胁、资源争夺、侨民安全等问题,都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世界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军事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在战争不断吞噬人类资源、军事需求无法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富国”和“强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关系整个社会国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消费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对消费需求实施管理和调控,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开始走出短缺状态的束缚,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刺激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各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宁夏经济工作和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国正在进入以客(用)户为主导的客户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企业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的机制。但是很多人在谈论企业“创新”时,往往忽视“市场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产品已开始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般的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凸显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其根源在于产业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对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积极作用,并提出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需求理论视角对“注意力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需求理论是经济,管理等科学及其实践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来,本文从人类需求理论出发,对当前网络经济中“注意力经济”观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于网络经济发展的误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网络经济本质及其发展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的逻辑上讲,以需求定律解释现象或行为,需求定律必定要有可能被现象或行为推翻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需求定律不能有例外。需求定律是约束“价格”和“需求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需求定律的所谓例外情况都是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超出了需求定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2021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不过面临的下行压力也有所增加。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来看,“三重压力”主要源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恢复偏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居民和企业预期指标下滑。中长期来看,“三重压力”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稳定、经济结构转型和长期经济增长三个层面所面临的持续压力。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将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三者有机结合,其中,稳定政策主要应对“需求收缩”、结构政策主要应对“供给冲击”、增长政策主要应对“预期转弱”,这三项政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三重压力”。同时,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之间还可以更科学地协调配合,从而有效提高政策的调控效率,更好应对“三重压力”并促进中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营改增”试点的外生政策冲击,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法研究“营改增”带来的用地需求增加对土地出让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促进土地出让,即“营改增”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使土地出让面积平均增加6.3%。然而,“营改增”带来的暂时需求冲击只具有短期效应。机制分析进一步发现,与财政压力假说相比,需求拉动假说更可能是“营改增”促进土地出让的关键机制解释。此外,由于“营改增”政策本身具有行业异质效应并且不同行业对土地依赖程度存在差异,“营改增”对土地出让的促进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在地方政府主导土地出让的同时市场所起到的交互作用,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房住不炒”的战略定位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6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在不确定中开局。美国开始深化需求侧调控,总需求总体保持强劲,但供给体系意外出现波动。中国启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艰难起步,需求增长与经济面的恢复存在偏离。在财政收支上,收入和支出都保持较快增长,但地方财政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为推进供给侧调控,笔者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基础,通过设计金融协同的工具和机制提升供给侧调控的作用和效率,应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