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民 《新经济》2009,(1):62-62
曾几何时,“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字词,或半遮半掩地被称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但是,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语境中赋其以怎样的称谓,中产阶层已经悄然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赵燕 《新经济》2010,(2):30-30
很少有中国学者像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层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对中国社会阐述的如此入木三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80%的中产阶层向下流动。  相似文献   

3.
刘毅 《经济学家》2008,(3):86-91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活力,通常被视为“消费前卫”甚至“奢侈”.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的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期,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变动可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发展型消费已经占有较高的比例,并表现出注重实用的理性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孟丽彦 《时代经贸》2008,6(7):87-88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到第30个年头,市场经济、有价证券、知识产权、中产阶层、物权法、知情权,就像这些曾经的新兴概念一样,经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社会责任,也在近几年走入中国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中等财产拥有者,是中产阶层的经济标识和首要特征。中产阶层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应是中产阶层与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关系的问题,即中产阶层的财产来路是否合理,中产阶层的产生与发展是否符合分配正义,中产阶层社会是否是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的正义的社会。中产阶层是分配正义的产物,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是社会财富分配公正的体现。中产阶层缺乏的社会必定是社会分化不完整或是贫富过分分化的社会,必定是分配正义缺失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产阶层这一新兴群体已经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扩大将对我国金融服务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外资银行逐步掠夺我国金融市场的新型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以明确中产阶层主要金融需求来源于消费的倾向性为前提、以正确认识中产阶层金融地位的重要性为基础、以借鉴外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实践性为过程、以学习我国榜样商业银行的示范性为核心和以科学发展观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挑战性为目标来应对中产阶层的崛起,并以此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萧灼基近日说,未来的10到20年将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中五种人最能成为中产阶层。 萧灼基认为,21世纪初期,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将增加,成为社会的实力群体,其中五种人最有可能: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专业人员尤其是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国外驻华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家中的一部分。 萧灼基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包括储蓄、有价证券、现金等),其中少数人积累了比较多的金融资产。中产阶层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有好处,而且股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也要靠这部分人,因为他们有能力进行证券投资,可以为股市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刊》2005,(11):8-8
由南京大学社会系主任周晓红主持的“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都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课题组最近发布了《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相似文献   

9.
从中产阶层的形成看吉林省消费市场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算了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 ,预测了吉林省中产阶层的未来前景 ,对中产阶层规模扩大对吉林省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层的界定方法及实证测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开放时代》2006,(4):76-88
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为客观反映中产阶层的本质,以及基于适用性和数据可获性的考虑,本文构建一套以收入、职业和消费指标的动态性的中产阶层界定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和演变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出现早、增长快、比例高,新中产阶层与旧中产阶层同时产生,前者比后者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阶层的构成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中产阶层占人口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但是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存在规模小、发展缓慢甚至弱化现象,社会身份认同较低和中产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产阶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阶段中产阶层由三类人员组成,这三类人员分别为社会提供公共品、混合品和私人品。私人品是来源于市场经济路径,私人品的数量和规模决定了公共品、混合品的数量和规模。中产阶层的形成来源于市场路径,亚企业家机制成为中产阶层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让大家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中产阶层的问题上,争议之声不绝入耳.源自报告中称,中国目前有8亿"中产阶层",并且这个数目到2020年将超越10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社会上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数据和普通人的切身感受不太一致,甚至有网友戏谑自己“被中产”了。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结构中,中产阶层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政治七通常被看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成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七被看成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社会学家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防线,也是一个发达社会的重要表征.但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就业竞争激烈、生活机会成本高、精神压力大等层面.经济行为分析表明,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进和大众教育的普及等制度演变是其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层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中产阶层将成为投资理财市场的主体力量,全面认识中产阶层的特征对于开发他们的投资理财需求和加快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阶层,是财产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概念,是分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判断。一般来说,中产阶层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财产的规模是处于社会的中间层,即所谓的“中产”,同时其财产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如收入依据是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第二,中产阶层认为应从自身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吃苦精神和胆量而不是权力和家庭背景来获得财富,自我实现和获得肯定是他们首要的价值观;第三,他们不仅追求效用极大化的物质消费,同时也注重高品质的文化和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19.
名牌服饰,音乐会门票,出国旅行,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高薪带来的品质生活。然而,中产人士在退休后,虽然工作不再繁忙,但却将失去在职时的高薪,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品质生活。如何令自己的退休生活既有闲又有钱呢?  相似文献   

20.
潘采夫 《商周刊》2011,(22):103-103
随着市场经济让位于权力经济,中国的中产阶层,也正从民间走向"国有",从市场型中产走向权力型中产,中国的中产,成分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