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政府的住房政策首先要理解住房对社会来说的根本属性问题和住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住房本身兼有重要的社会保障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住有所居",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古今中外概莫能免。目前住房市场的基本问题是房价脱离了大多数居民的购买能力,推动房价上涨的已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似乎已让住房商品化走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实际上,高昂的房价很大程度是由我们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商品房价政出多门,各部门各行其事,对开发企业“雁过拔毛”,职权范围发生交叉,因此问题不在于一个部门,而在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针对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综合治理,改革体制、理顺价格,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合理控制土地出让价格。首先,政府应积极组织力量,迅速出台合理基准地价。其次,在土地出让中应尽可能采取拍卖与招标方式,即使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也必须使其公开化、规范化。对…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的回顾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条发展路线的梳理,结合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住房保障是住房市场的必要补充,是对社会财富合理再分配的观点.提出了住房保障应当与住房市场相互协调,住房保障的规模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住宅建设尚需进一步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住宅建设呼唤降低成本战略仅靠房改还不能解决住宅的有效需求问题.国家和企业的房补承受力很有限,房补比房价少很多.据世界各国的统计表明,房价收入比(一套中等水平的住房售价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一般在3~6之间.要使人们买得起住宅,房价收入比要在5以下,而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一般在10以上,除了靠政府让地价、让税费,银.行让利率,企业让利润外,更长远之计在于中低  相似文献   

5.
1872年,恩格斯写道:“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呢?在现代社会里,解决这个问题同解决其他一切社会问题完全一样,即靠供求关系在经济上的逐渐均衡来解决,但是这样解决之后,这个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就是说,一点也没有解决。”1134年后的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于是通过政府力量的介入,采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的方式来稳定房价成为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进入到第4个年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个有市场背景的社会经济体制中评价一项经济运作模式,都应该从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管理"有形的手"的综合作用入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能例外.随着这些年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是解困的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和改善了大部分城市中等收入以上家庭的居住问题,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但许多低收入家庭,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只能通过政府帮助解决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8.
住宅合理租售比价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城镇住宅租售比的成因 我国目前房价的问题根本在于租售比价不合理,以上海为例,房租月使用面积0.30元/m~2,折合建筑面积0.42元/m~2,而商品房价一般维持在2 500元/m~2左右,租售比价约为1:6 000。房租与房价的比价不合理,既阻碍住宅租凭市场的深化,也阻旦住宅买卖市场的发育和扩展。由于我国城市住房售价上涨速度快于职工工资增长速度,使本来不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房租收入比和租售比价更加失调,出现了房租收入比下降、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局面。房价过高,居民就会宁愿租房,失去买方的兴趣,房价过低,价格不能反映价值。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信息》2010,(7):12-12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1日,青岛市长夏耕同时在市政府会议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住房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青岛市市政府将采取措施控制房价,“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据悉,这是2000年以来青岛市政府首次高调表态要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十六字方针,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楼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在此主基调的指导下,加强市场商品住房及政府保障住房建设职能,强化"两条腿"走路功能,以此稳定房价,改善市场供应格局,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郑州市政协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郑州"高层论坛上作专题报告时表示,"我们需要降低房价,但是需要由政府和开发商双方来采取主动,尤其是政府要采取主动,来降低房价,来提高职工的工资。"在谈到中国目前的房价时,他认为与居民收入相比是"比较高"的:按照国际标准,5~7年的全家收入可以买一套住房,而我们大约需要11年。对于如何降低房价,萧灼基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提高职工收入",二是"降低房价"。他认为,在目前房价的诸多决定因素中,政府土地批租费及开发商利润比较重要。而要降低房价,首先,政府要降低土地批…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是政府凭借合法的政治权力对社会财富进行强制性征缴和社会再分配的垄断行为。它是政府筹集资金以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手段,也是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房地产税收是围绕着房地产的生产、开发、经营、交易和保有所开征的税项。积极的房地产税收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居民的消费、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改善供需关系,促进可满足中低收入居民需求的经济适用型住房的开发建设。因此,完善房地产税收体制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高房价是目前中国社会各种问题与矛盾集聚的焦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法律与制度安排来调整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严重的利益不均衡。而税收政策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税收调整是最为便利也是最好的工具。如果政府在房地产流转税及房地产不动产税上下功夫,并切实实施,那么不仅会压缩国内的住房需求,也会让持有多套住房的人把手中的住房卖出。这样不仅住房需求减少,而且住房供给也会增加,住房的价格也就自然下行了。税收调整是最为便利也是最好的工具@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人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房价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话成为当前国家对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急切心情的写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职能之一。对于当前无人不提、无人不说的房价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看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或政府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行政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住房,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制度不是一种单一的保障制度,而是一种复合性的保障制度,具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多方面的成分与性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北京等大城市面临的问题是开放的市场和有限的供应,外部购买需求比较强烈,其收入能力必须计入同一市场的收入水平,这样就不能简单地用房价收入比来评价市场的好坏、合理与不合理。我认为,以本市居民收入水平为基数,用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来指导我们建立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两限房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以来,国内房价持续上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成本上升也有一定推动作用.而房价波动幅度与房地产市场需求弹性以及供给弹性的大小有关.调控重点在于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需求的增长,增大市场需求弹性,同时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改善供给弹性.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国家为扩大内需,采取了一系列刺激住宅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如出台各项房改政策、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连续降息等,对住宅市场需求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为住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大中城市取消实物福利分配住房,扩大个人住宅消费信贷已经初步到位和初具规模,但是建成住宅不能及时出售与居民家庭居住条件不能得到预期改善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开发商、居民家庭、贷款银行和政府配套措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