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后期提出,主要指那些"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现在,知识型员工的涵义更加广泛,指具备较强学习和创新知识能力,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创意、设计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并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为什么要激励知识型员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能够为企业创造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人力资源泛指企业员工及其拥有的知识、技能、潜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深刻影响。一、知识经济的概念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农业经济阶段,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二是工业经济阶段,始于17世纪末的工业革命。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三是知识经济阶段,是工业经济之后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主要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集约…  相似文献   

4.
紫金矿业的资源观利国利民利自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观 :一是矿产资源是资源性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条件 ;二是在利用上把珍惜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作为自己神圣职责 ;三是在资源获取上 ,通过多途径寻找 ,采取多方式利用 ,把握各种机会敢于风险投入 ,敢于大面积展开。紫金矿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具体作法是 :一是对已占有的矿产资源 ,通过探边摸底和合理利用 ,挖掘潜力 ,增加资源量 ;二是对尚未占有的矿产资源 ,通过风险勘探、购买矿权等扩张方式 ,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5.
非木质资源利用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兰英  楼涛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6):340-342,372
鉴于非木质资源利用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 ,在分析非木质资源利用实践及其效益的基础上 ,指出非木质资源利用中存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市场开拓和前景预测、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竞争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组织承诺研究是与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分不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挖掘其所能获得的资源以获取竞争优势,而知识型员工作为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等因素有着很强的背最和路径依赖性,因此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成为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人类已开始进入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崭新时期,科技进步成为经  相似文献   

8.
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作物的化肥减量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作物种植户亩均化肥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化肥减量。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是稳健的。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作用路径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机械化施肥的采纳、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户收入的增加来推动化肥减量,而亩均有机肥支出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和亩均化肥支出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同时,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离不开的。而人力资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除了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外,企业对人员的持续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培养也作为提高员工综合组织的主要手段被企业重视。现代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因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占有足够的分量。换言之,谁拥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社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人才的竞争。本文主要就员工培训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进一步总结人力资源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劳动力,而主要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已成为企业知识资本增值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关于知识型员工的识别有着多种表述,但这只是由于出发点不同。例如,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安盛咨询公司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能完成知识型工作的具备智力输入、创造力和权威的员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本,但由于员工个体间的差异,不同员工拥有的人力资…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占有很大比例,难以适应买方市场的变化。创新农产品流通机制,大力发展以产品配送为主的现代流通业,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民收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社会化、节约化经营。农产品配送业的新优势 有利于开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农产品资源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识员工的概念和需求特征出发,对知识员工的传统薪酬模式进行重新审视,从理论上阐述了对知识员工起到有效吸引和激励的薪酬模式——宽带薪酬,并提出在应用与实施中的不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型员工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称“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又称之为知识工作者,一般是指具有从事生产,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竞争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土地资源成为经济增长和城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占有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社会化有待继续破题长期以来,农业社会化一直被认为属生产力范畴。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指出,生产力社会化一往直前地发展以及生产力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即产权社会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从逻辑上讲,农业社会化也应在生产...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面对林权改革从产权角度进行分析的一些成果和不足,这种分析策略主要从国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权三者转变的角度来讨论林权改革的效果,但是并不能说明林权改革所有权转变的具体内涵及其单纯产权形态转变而带来的对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具体机制。所以用“占有”作为基本概念来代替从产权角度进行的分析,从而采重新认识这个改革过程。占有可以具体地细分为三个维度,它包括:占有的排他性方位、占有方式的选择范围和占有的时限。用这三个维度更细致的研究林权改革过程中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哪些维度的变化对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哪些维度的变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指导林权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基础上发展起业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牲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知识型员工在我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激励具有典型特征的知识型员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性,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命题。一、知识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与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9.
知识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科技、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知识物化的价值在农业产品中占较大比重的农业。通过知识资本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双重替代,可使农业摆脱资源有限的约束,减轻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发展我国知识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当今世界,科技知识已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我国农业除需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之外,还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地质体制改革中单项改革措施突进,不可能取得改革成效,当前应把“地质工作社会化”提上工作日程。作者主张地质工作社会化应包括:经营、服务目标社会化;资金社会化;劳动社会化;资源开发利用社会化;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