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钾是鱼塘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来补充的。  相似文献   

2.
<正>氮、磷、钾是鱼塘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来补充的。在正常情况下,6-9月鱼塘中的氮素成分是不易缺乏的。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摄食活跃,投喂量增加,饵料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有用的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淡水养殖过程,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的,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体颜色。根据水体颜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养鱼,水质容易老化和变质,如何保持池水"活、嫩、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呢?下面谈谈在池塘养殖过程如何对水体进行调控的问题。一、水源消毒养殖用水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没有受到病原生物和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染。一般溪河、水库、地下水等水源都可以作为养殖用水  相似文献   

6.
养殖鱼类品质改良技术是指在鱼类养殖特别是名优鱼养殖过程中,通过优化饲料、养殖水体等方式。改良提高养殖鱼类的品质,保持其风味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节水渔业是指使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而仅添加被蒸发的养殖用水量,同时使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处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笔者在各单元渔场巡诊过程中,发现许多甲鱼养殖场、养殖户在生产中,只注重甲鱼池的温度、光照、水质,而忽略了养殖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水体生物结构,因此常常引起养殖水体恶化,发生病害。一个合理的水体生物结构能否建立,直接关系到甲鱼养殖环境的恶化与否,水体生物结构一般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分解性底栖微生物三个部分组成。养殖水体有光照的条件下,水体  相似文献   

9.
<正>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促进鱼类生长,这是养鱼水体中物质能量的复杂转化过程,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施肥与放养、投饵、防病等环节一样不容忽视。只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搞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养殖水体被污染,造成损失。有害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有毒物质主要包括有机农药、氰化物、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可将鱼虾毒死。二、植物营养物指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其能促使池塘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并能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池塘施肥要合理才对鱼有益。三、耗氧废弃物包括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氨等。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死亡。四、油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日常的水产养殖生产中,鱼塘的老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鱼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养殖水体逐年变浅,达不到标准化水产养殖的需求。二是由于养殖的底层鱼类具有掏边挖坡的习性,鱼塘坍塌严重,使池塘水深变浅,影响了水产养殖。三是由于池塘精养高产,投喂饲料、使  相似文献   

12.
宝应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水面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水体,增加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许多养殖户将栖息水层空间不同、食性或摄食方式有异、相互间生存竞争矛盾较少、甚至是共生共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品种的养殖对象放养于同一水体中进行混套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由于水产养殖的特殊性,通常在水体中某一养殖品种发生病害,要针对所有养殖对象用药。而不同的养殖对象对防治病害药物的忍耐性各不相同,给用药防病治病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县混套养殖面积较大.时间较长。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鱼类除病原体感染而生病外,水体的酸性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笔者就水体的酸性来源及对鱼类的危害及预防作一简单陈述。一、水体酸性的产生来源1、水体的周边及底质土壤:水体周边及其底质土壤为红色或红褐色、黄色的粘性土,酸性较浓。因为这种土壤的主要成份是铁、铝的氧化物,而铁与铝都属弱碱性金属,当遇到含有强酸根离子的雨也会成倍加大水冲洗时,水溶液即呈现酸性,此水流入养殖水域中,即使水体呈酸性。此类水域酸碱度一般在5.5—6.5。这在红土的丘陵山区的山塘、水库时常可见。2、淤泥:为追求养殖产量的…  相似文献   

14.
<正>水产养殖业从集约化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由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使自身的养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病害及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如何防治水体自身污染达到水产健康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工作重点。要保持渔业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除排除工农业污染外,做好防治自身污染是必由之路。针对当前  相似文献   

15.
<正>对养殖水体超过1.8米的池塘来说,养殖风险相对容易控制,而对于养殖水体低于1.5米浅水池塘来说,想得到高产高效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湖北省孝感市朱湖农场的胡云明有一个50亩鱼塘,水深1.4米,水体70亩米。每年到了6月份是养殖烦恼不断,鱼病频繁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养殖水体中,施肥、投饵早已成为常态的养殖方式,外来含氮物质的大量投入使养殖水体中常常形成氮积累或氮污染。相对而言,养殖水体中磷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各类养殖水体常常因为氮污染而使得养殖水体中氮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水产养殖中,弱碱性的养殖水体对水产养殖来说是比较理想的,pH过低或过高都对整个水产养殖来说是不利的。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经常碰到养殖水体严重偏酸或偏碱性的情况,对于早期养殖水体偏酸(pH值偏低)的情况大家都习惯性的用生石灰进行有效调节,但对于养殖中后  相似文献   

18.
pH值是养殖水体重要的水质指标之一。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体诸多的生物学过程。最终对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同时,pH值尽管容易被测定.但却能较好反映出水体的养殖水化学性状,如pH值的变化可反映出某些水化学反应的强弱或养殖水体的水质是否正常。因此,充分了解pH值的有关原理及其在养鱼牛.产中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养鱼者正确判别水质好坏,从而自觉地对水体的pH值进行凋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片面强调高产值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养殖水体日益老化并已成为阻碍养殖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长期积累的负面效应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轻者导致养殖效益下降,重者导致养殖对象的大批死亡。如何减轻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走生态养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行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鱼草混养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促进鱼类生长,这是养鱼水体中物质能量的复杂转化过程,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施肥与放养、投饵、防病等环节一样不容忽视。只有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