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兴农场党委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眼点,以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势,合力攻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役。全场40户贫困人口收入明显增加,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依托获得全省第一批、黑龙江垦区唯一一家"省级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县"的契机,务实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着重弱化"输血"、强化"造血"功能,以构建"电商扶贫产业园、麦绿素扶贫产业园、共青管委会产业项目"为重要抓手,培育了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和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主动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了精准脱贫,促进了农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自提出以后,我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的时期,迎来了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为了发挥金融对精准扶贫的助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脱贫遇到的缺乏积极性、产品服务欠缺、供给不足三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风险补偿体系、金融服务体系、财政管理体制入手提供了若干对策,以推进金融脱贫。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为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目标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广大农村地区,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攻坚工作,党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部脱贫。返乡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地区扶贫攻坚的主力军,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援助已经成为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为农村地区脱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深入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贫困人口的生计状况及其致贫原因,为精准扶贫及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乌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所提供的官方数据,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乌恰县贫困类型、贫困程度及其致贫原因。[结果](1)乌恰县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2) 2017年乌恰县贫困人口1. 9239万人,其中已脱贫98. 36%人,未脱贫1. 64%人。(3)实现不享受政策脱贫的人口占比仅有11. 9%,高达88. 1%的脱贫人口依旧享受政策。[结论]由于乌恰县贫困人口生计的脆弱性、对政府的依赖性以及贫困线变动的可能性,即便在2020年之前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工作目标,也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终结。同时,制约乌恰县精准扶贫成果持续性的主要阻碍在于自然环境恶劣、县域产业结构失衡、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低、脱贫能力和劳动技能偏低以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类型多样。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助于长期稳固脱贫工作成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为研究地,走访了相关部门和200位农村彝族妇女进行访谈,重点选取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中的23名彝族农村妇女作为深度访谈对象,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23份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析影响其贫困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彝族农村贫困妇女精准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12.
自2013年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便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运动,官员们普遍采取"抓典型"的策略让贫困村快速脱贫致富。然而,这些地区往往很快又会陷入到发展低效的困境,形塑出"贫困洼地-抓典型-成功脱贫-发展低效"的怪圈。云南小寨村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田野调查,从府际关系和国家-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抓典型"及其再生产的逻辑。研究发现,"抓典型"遵循了高层政府的政策强压力、地方政府的政策细规划、基层官员的积极执行和基层社会的主动配合四大行动逻辑。典型生产的实质是"试点-反馈-再试点-再反馈-推广"的渐进主义模式,最终实现由点到面,层层推进,规避重大决策失误。然而必须警惕"抓典型"过程中的以点代面、沦为政绩工程、私人偏好等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后扶贫时代”,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为治理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以“全周期管理”视角揭示二者耦合机理后发现: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是在行政力量推动和系统需求的双向驱动下,借助非遗产业得以实现的。参与主体退出、资源支持中断、利益协调失败等会影响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相对成熟的非遗产业项目、推动地方政府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角色转变、建立多元主体需求导向下的激励机制、强化利益协调机制等有助于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扶贫资源传递到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等目标人群,是扶贫理论与实践上一个难题。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所包含的若干元素,都影响了扶贫资源的传递及其效率。自2009年后,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经历了"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扶贫的组织机构、贫困户识别、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覆盖、扶贫资金管理及扶贫考核制等有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识别成本高昂、扶贫依赖于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干部,扶贫政策的着力点与贫困人口需求不一致、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存在较大偏差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之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的精准扶贫,在扶贫体制上应进一步变革,逐步实现扶贫治理模式的转变和形成良性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以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扶贫事业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介绍了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活动现状和八五八农场贯彻扶贫会议精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拓展和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解决返贫问题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本文概括了当前返贫问题的基本情况,从思想认识、社会问题、产业扶贫政策、内生动力等方面分析了返贫的原因,并提出处理返贫问题的对策建议:完善对脱困户的跟踪帮扶、消除造成贫困的社会问题、制定长期产业扶贫政策、坚持扶贫先扶志。 相似文献
18.
贫困尤其是极端贫困一直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移民扶贫被视作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因其移民规模大、涉及人口多和情况较为复杂,这一问题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因此,为了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需要针对移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借此消除贫困以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资产管理的实践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形成和沉淀了大量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产,而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持续发挥项目效益、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抓手,试点地区实践情况亟待加以梳理与分析。[方法]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化管理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扶贫资产内涵及部分试点地区实施现状,在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扶贫资产"七步法"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收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而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难题,进一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结论]各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实施差异化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为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8年,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围绕"三个坚持三个确保",打造立体式脱贫攻坚模式,以自营经济带动扶贫、项目产业助力扶贫、企业反哺社会拉动扶贫、政策对接优化扶贫的办法,打好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底,全场3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省脱贫标准,且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果,使七星人民幸福感有效增强,七星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