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背景下,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滞后,弱势就业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大,其社会心理动荡强烈,日益被边缘化。因此,研究弱势就业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困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不仅处于明显的经济弱势、政治弱势、心理弱势,而且还处于明显的文化弱势。他们的需要是多重的。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济帮助、就业援助、心理疏导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给予他们相应的文化关怀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以漳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漳州城市部分困难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出这一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概况、突出特点及当前该群体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11,(1):115-117
残疾人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是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残疾人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通过剖析制约内蒙古残疾人就业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提出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晓丽  赵淑灵 《经济师》2010,(2):76-77,79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文章认为,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的女性农民工,要解决其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从女性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等三个层面共同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和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解决,否则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民族习惯和自身性别的局限,农林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有逐步沦为弱势就业群体的趋势.从社会资本角度思考如何推动该群体就业,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鉴于此,农林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群体应主动提高社会资本存量和运用社会资本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就业市场上弱势群体的凸显,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能否有力地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弱势劳动力群体在我国的现状,并针对其成因以及对其保护的实施情况,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弱势劳动力群体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9.
段萍萍 《时代经贸》2013,(14):95-96
我国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绝对比重。在身份和能力的双重制约下,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对正武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描述该群体已有的社会支持状况,对构建针对性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段萍萍 《时代经贸》2013,(13):95-96
我国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绝对比重。在身份和能力的双重制约下,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对正武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描述该群体已有的社会支持状况,对构建针对性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城市弱势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并结合面板数据进行logisd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弱势家庭就业子女在三次产业就业过程中,其工作时间时家庭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通过对这种影响程度的分析,来给三大地区主导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潜导产业或者基础产业的微调意见,并就各个地区政府在扶持城市弱势家庭实施的就业培训政策、就业指导方向等相关政策等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并以平等就业权为重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结合"体面劳动"中对"公平"的理解可以发现,全球化背景下,摆脱就业弱势、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就业是相当严峻的问题.农村妇女劳动力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解决好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对我国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妇女在就业上存在收入低、教育培训投入不足、转移困难、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劳动部门及妇联的扶持,通过发展新兴行业、发展职业培训等措施来实现农村妇女就业.  相似文献   

14.
就业弱势群体与就业保障援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亦是保证市场就业有效运作的条件,要针对目前下岗职工中年龄偏大,化素质偏低,转岗转业困难的弱势就业群体的再就业,从六个方面即再就业政策援助,再就业岗位援助,社区服务援助,社会保障援助,法律咨询援助等提出应对性措施。以期通过运用更优惠政策,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道德氛围,给于弱势群体持久,稳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农民工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突发性冲击会对其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突发性冲击-农民工流动-农业再就业”的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就业地点以及农业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劳动力供需变化与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加大了农民工工资下行压力,带来了不利的收入效应;加之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增大,县域内就业增加,农民工流动性下降;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利用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功能进行农业再就业,获得暂时的就业保障以抵御公共卫生风险。此外,城市的失业效应与劳动者的替代效应是突发性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潜在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以及通过技能培训等加强对弱势农民工群体的救助和支持是保障农民工生计、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郎维维 《经济师》2008,(2):13-14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核心,而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地运用各种方法支持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使其尽快得到发展,从而消除经济不平衡的现状。现代金融业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弱势金融体系来调配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从而使得我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弱势金融这一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弱势金融载体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剧,失地农民成为此过程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和掌握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四川省大英县周边的象山镇、田坝子社区和隆盛镇明月村共10户失地农民,对重庆涪陵区百胜镇,致韩镇,铜梁乡进行走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失地情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了解失地农民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邓昆岳 《现代经济信息》2012,(9):267-268,272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将对就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将极大地推进作为吸纳就业重要载体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村进入城市暂住户两份调查数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和正规就业群体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白领的概率下降了15.67个百分点,这些差异中市场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部分达到了100.45%。与此同时,如果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群体面临着相同的就业结构,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白领工作的概率会上升8.85%。  相似文献   

20.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10,(2):115-118
由于身体障碍,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是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这一时代主题的重要内容。而公平、正义、共享正在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发展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