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面向时空发展的组织学习理论的时间维度,提出了面向时间发展的组织学习模型。该模型包含4个部分:第一,指出了从传统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组织发展的局限性,建立了新的组织发展阶段模型。根据组织面临的环境变化特征,将组织的发展阶段划分为3种类型的基本阶段,即可预测变化主导的阶段、不可预测变化主导的阶段、可预测变化和不可预测变化共同主导的阶段;第二,指出组织在不同类型的基本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包括传承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传创性学习;第三,指出组织的总体发展过程由3种基本阶段经过排列组合形成;第四,指出组织采取的学习模式受到所处阶段环境特征和组织惯性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学习模式的变化速度有不同影响。最后总结了理论意义和实践贡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②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③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发展等宏观角度入手,相对忽略了微观层面上组织能力建设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联机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浙江省邵逸夫医院组织学习的经验,对组织学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非营利组织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通过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学习环境对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促进效果,可以很好地提升其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普遍存在人才队伍短缺、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中国代表性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人才培养意义、主要工作、缺失原因及培养对策进行探讨和归纳,从现阶段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自身视角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11,(1):26-27
环保社会组织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从事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环保社团、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在考察1990年代中期之前和之后中国地区竞争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考察中央-地方和地方政府-企业两个维度关系及其在中国转轨30年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在财政激励下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的变化和对应的地区竞争行动。本文指出,无论是"中国特色的保护市场型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还是"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都难以解释中国转轨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在工业和商住用地出让上的不同策略,并指出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中以地方政府提供低价土地、补贴性基础设施乃至放松劳工、环境保护标准吸引制造业的地区"竞次性"发展模式,不具备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环境保护上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11,(Z1):26-27
环保社会组织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从事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环保社团、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多种类型。为促进  相似文献   

8.
李文贵 《经济师》2006,(7):157-157,159
文章结合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对公司治理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公司治理不同发展阶段相应具有的特征。公司治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公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公司、近代公司和现代公司三个阶段,相应地,公司治理历经古典治理模式、董事会中心主义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内化环境行为外部性为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关键所在.文章旨在梳理当今国内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的变迁历程及最新进展,围绕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的分析主线,明确划分了相关研究的发展阶段并回顾了各阶段不同主题和政策手段的研究概况.基于已有研究侧重点不同的考量,从内容研究、实践研究、评估研究和优化研究四个维度重塑了本领域跃迁研究的有效理论分析框架,并评述了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朱健刚 《开放时代》2004,19(6):36-47
本文认为中国的民间社会正处于前公民社会状态,草根NGO面临着法律、人力、资金、信任、知识等五个方面的困境。作者通过介绍上海和广州的两个志愿组织案例,深入考察草根NGO中的行动者如何确立规范,如何设定发展策略,又如何建立组织框架,尤其是关注这些组织以及成员的志愿精神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如何克服困境而促成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科研体系由国家科研机构、民间科研组织和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三个部分组成。国家科研机构是指隶属于不同科技管理部门和社会经济发展部门科研机构。民间科研组织包括民营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所属的科研机构。企业内部的研发中心是指经印度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隶属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12.
赵铮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18-120
组织中的人通过管理与组织密切联系。从组织管理的内涵、管理的知识体系、管理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及道德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组织管理与组织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表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关系。组织目标涵盖环境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面,将社会发展、组织赢利和个人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任何一个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中.,管理都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国际环境争端的日益频繁,环境保护非政府间组织(ENGOs)与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环境保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环境争端中的身份界定、作用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使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以工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迅速向基于知识与信息的知识经济社会转化。这两个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环境 ,并使得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的运作方式 ,组织间的竞争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组织要能够在如此高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就要不断创新组织形态。一些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在新的竞争形式下得以发展起来。1、组织的起源与本质经济学上探视组织的起源与本质主要有四种解释 :一是“技术必要性说” ,在当今社会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一定…  相似文献   

15.
市场手段与政府管制的环境保护策略使企业与政府成为环境保护的两支基本力量,但是二者的终极目标并非保护环境,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及其成员的环境利益,而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则以保护环境为根本目标。在实践中,它具有推动环境法律与政策发展、维护环境污染受害者利益、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积极作用。当然,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也有其消极作用,它自身的发展也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制度化关系约束与企业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组织间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组织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资本属性,而忽略了其制度属性的功效。本文从制度与演化的视角考察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将不同形态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统一到以制度转型为宏观背景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中,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创新选择模型来揭示制度、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关联机制。分析结论认为,正式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制度转型各阶段中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根源,而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则是制度转型不同阶段间顺利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技术经济》2018,(4):45-53
基于外部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描述了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同时组织动态能力也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进一步支撑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以来,开发区成为我国优化城市要素组织的尺度工具。基于尺度重构理论,以江苏省开发区整合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案例研究与访谈调研,通过“领域空间—权力层级—治理结构”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开发区尺度重构分析框架。研究指出:(1)开发区尺度重构以特定范围内资源要素组织的优化为主线,通过领域空间的构建形成加速要素活动的平台。根据规模工业化、新城化、产业转型等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经历了多区合一、区政合一、平台融合三个阶段。(2)开发区通过权力关系重构,在特定尺度形成对于领域与资源的调控能力,包括权力层级重构与治理结构重构两个方面,经历了托管型、合署型、平台型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研究也立足开发区尺度重构历程,探讨中国城市尺度动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社会组织是指各种协会、社团、公益服务组织、基金会或其他民间自愿组成的团体。由于中国的社会组织比较复杂,又受制于政治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因此,在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上存在着较多问题,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甚至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政策,"特权"现象随处可见。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公民社会就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发展社会组织须厘清四种关系。厘清公益性组织与互益性组织的关系公益性社会组织主要有各种基金会、社会慈善组织和环境保护组织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十分严峻,环境质量恶化,并伴随着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中国已经有了一整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让我们不能不考虑执行力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主体--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利益与责任,提出建立全社会协调合作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三方环保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