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之友》2008,(3):F0003-F0003
2007年12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王军与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中签署联合声明.当日,内地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在香港签署,宣布内地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分别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实现等效.  相似文献   

2.
职场     
内地与香港实现审计准则持续等效2011年9月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审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内地审计准则与明晰化后的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蔡永忠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注册会计师  相似文献   

3.
陈玉媛 《财会通讯》2008,(5):107-108
2007年12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联合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等效的联合声明》。这是继2006年5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就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情况发表联合声明后,两地会计准则接轨的又一项实质性进展。内地与香港签订会计等效协议后,将会有利于今后与欧盟、  相似文献   

4.
《中国总会计师》2011,(9):149-149
2011年9月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审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内地审计准则与明晰化后的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蔡永忠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与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张智媛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该项声明。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审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内地审斜准则与明晰化后的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蔡永忠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与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张智媛作为双方...  相似文献   

6.
将2005年称之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年恐怕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2005年,中国财政部发布21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20项具体会计准则;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35项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如果要用标志性事件来诠释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话,那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和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7.
当2006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回望来路.中国经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与国际接轨的画面:从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的喜悦到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苦涩.从国资委为大型国有企业全球选聘总会计师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海外上市,从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实现趋同到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7日,财政部、证监会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审核推荐委员会,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财务汇报局、香港会计师公会在深圳举行会议,就落实内地与香港在对方上市的公司可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本地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财政部、证监会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审核推荐委员会,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财务汇报局、香港会计师公会在深圳举行会议,就落实内地与香港在对方上市的公司可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本地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的事宜达成共识。以此为标志,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准自2010年12月15日或以后完结的会计年度期间,可以采用内地审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香港会计师工会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了"十年回归,享誉国际"的庆典活动。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王军率团出席庆典活动并发表讲话,希望两地会计专业人士加强沟通和交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不仅为审计自身发展服务也为该国经济发展服务。为此中注协在学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准则先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框架体系存在许多趋同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之间的趋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北京签署职业道德守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内地职业道德守则与香港职业道德守则实现等效。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蔡永忠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与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张智媛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该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以下称CAS)征求意见稿,并于2007年正式在上市公司中应用,鼓励其他企业应用。同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议,会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称IFRS)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相似文献   

14.
聂曼曼 《财会通讯》2007,(2):101-102
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保障。质量控制准则是促使注册会计师遵守各类业务准则、保证执业质量、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规范。原国际审计准则第220号“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由原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即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的前身于1991年发布)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单项审计项目这两个层次,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要求作了规定。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拓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该准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为此,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04年发布了国际质量控制准则第1号(ISQC1)“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及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并修订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220号(ISA22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原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审计月刊》2005,(10):54-54
近日,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介绍.在2005年底之前,将制定和修订发布17个审计准则,完成5个征求意见稿,加上过去发布并持续有效的26个准则(包括2个中国特有的审计准则),基本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08,(3):21-21
近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了《2008年度国际审计、鉴证和道德公告手册》。该手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截止到2008年1月1日,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关于审计、审阅、其他鉴证服务及相关服务的公告。此外还包括了由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IESBA)发布的《IFAC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网络”、“事务所网络”的新定义。该手册的第二部分详述了IAASB为提高审计准则清晰度而重新起草的9项国际审计准则(ISA),以及IAASB“明晰化项目”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一、香港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1.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它不能挂靠任何单位。任何单位都不能参股事务所经营 ,也不得干预事务所的业务活动。这种体制较好地确保了事务所的双向独立性 ,使其做到自主执业。合伙制下的无限连带责任强化了审计行业的质量意识与危机意识 ,从而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2 .审计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自律。香港会计师公会在其制定的《审计准则和指引》中 ,借鉴国际审计准则ISA ,提出了专门的控制准则 ,分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单个审计项目两个层次提出质量控制的目标要求。在机制上 ,香港会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08,(3):21-21
近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独立的准则制定委员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其《2007年度报告》。该报告重点阐述其在提高国际审计准则清晰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介绍了全球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进展。此外,在报告中,还详述了IAASB的”磋商与拓展计划”(consultation and outreach program),并为其提出的未来战略提供预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和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完善和有效开展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提出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邵茜 《电子财会》2006,(1):38-40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三个新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已修订)“审计证据”。这一系列新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重大改动。最新审计风险模型对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有何优越性,对于我国审计现状有何启示,是值得我们进行总结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