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是三大经济带与梯度推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有必要对西部省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构筑西部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而言,这确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西部的发展,显然不可以简单地照搬东部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在优势,实现东西部的优势互补,形成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优势,进而为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西部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区域发展的梯度理论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  在研究探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梯度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它在西方各国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梯度理论的核心是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认为: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  相似文献   

3.
区域联合:实现环渤海地区腾飞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联合:实现环渤海地区腾飞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由南向北梯度推进的过程中,环渤海地区(即京、津、冀、辽、鲁五省市)正日益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世纪之交,这一地区能否实现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  相似文献   

4.
赵曦 《经济论坛》1996,(9):11-12
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赵曦导源于地区倾斜或循序推移战略所形成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空间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地区经济的倾斜发展,使长期形成并在解放后逐步缩小的东西部经济级差又被迅速拉大。...  相似文献   

5.
完善区域经济理论与发展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坚持不平衡发展、区域分工原则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上和实践上最具影响的莫过于梯度理论。十年来,我国实施的不平衡发展、地区倾斜式发展战略与梯度理论所主张的梯度发展、板块式推移的区域发展战略非常相似,可以说梯度理论是我国地区倾斜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许多梯度理论所主张的区域发展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这种倾斜式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新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梯度推移理论的指导下,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抢先一步得到发展,1992年国家在全国兴建高新技术开发区时,中、西部地区才有了同样的发展机会。即使如此,青海、宁夏和西藏还没有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的5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部有29个、中部有14个、西部仅有9个,明显呈梯级分布。高技术开发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辐射源,是实现主导产业高技术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手段。因此,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区…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政府宏观调控与制度创新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调控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观点。笔者认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东部导向政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使东部的“效率”超越西部的“公平”。与此同时,制度供给不均衡加剧了西部制度变革路径的依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发展差别。需要通过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形成西部独立的竞争优势,以此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中央差异化政策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一)非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的差异化政策。1.实行了“梯度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梯度推移”的非均衡改革开放战略,区位和经济条件好的沿海地区优先进行改革,然后逐步向二梯度、三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在财政投资、税收减免、项目审批、金融信贷、外汇留成和进出口配额等方面都享有大量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实际上是对既有体制的率先突破,为东部地区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2.实行了差异化的财政分配政策。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  相似文献   

9.
一、梯度推进战略的局限性 80年代初,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中,学术界引进西方梯度理论。梯度理论是指推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待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余力后,再逐步将资金。技术推进并扩散到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被政府采纳,并依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三大部”到“三大块”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梯度推移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日益加大的地区差距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五个统筹”面临的新课题。对此问题,理论界大多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通过经济的均衡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建立在自动平衡倾向的新古典假说基础上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只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和劳动的双向运动最终将导致区域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1.
梯度发展理论过时中西部可跳跃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董辅指出,在改革开放已全方位推进的今天,我国中西部个别地区有可能突破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顺序而加快发展,提前发展。80年代中期,曾有学者提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循序由东部──中部─...  相似文献   

12.
童珂 《经济纵横》1992,(8):25-30
<正> 区域价格政策选择和衔接,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本文试对当前区域价格政策衔接中的主要障碍及其影响与对策作一探讨.一、区域价格政策衔接障碍透析区域价格改革及其价格政策思路设计,在很大意义上是对梯度推移理论的移植和实践.为了获取区域增长规模效益,在12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主要选择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超前发展的增长极,并努力释放扩散效应,进而带动中西部内陆地区增长、最终缩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经济区之一,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在中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之下,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本文重点在于考察环渤海地区内大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北京地区辐射与带动作用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梯度推移粘性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梯度推移扩散理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根据梯度推移极化理论,高梯度地区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低梯度地区经济衰退同时出现。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并没有减少而呈扩大趋势;另一方面,我国东、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增长。因而,传统的梯度推移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区位引力场、沉没成本以及思想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优化、东部地区率先进入加快发展转型阶段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的原因,在阐述服务经济发展滞后对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服务经济发展、推动消费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传统的梯度理论(狭义梯度理论)已不能充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实践的需要。为此,必须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梯度现象进行更为一般性和更基础层次上的讨论,建构广义的梯度开发理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广义 的梯度和梯度推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广义梯度理论与已有的其他区域开发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经济二元化,是指西部地区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经济,从而形成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改革措施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取消和放松对外资进入的管制,出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条例等,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二元化态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低。东、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二元化,直接影响到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东、西部投入的数量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东、西部资本形成能力、资本运营方式、资本使用效率的差异,而这正是决定改革开放20年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区域经济呈现二元化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夏丹 《生产力研究》1992,(6):63-67,52
我国东部和西部各有优势,过去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目前西部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国际现象。然而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便在不长的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国际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利用大江长河、铁路、沿边等现有条件,建立长河经济带、铁路经济带、沿边经济带等连带型经济模式,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东西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现在的问题是,应建立实施连带型经济模式的催化运行机制。包括分层次制定发展规划,探索多元化的结合形式,加强协调和指导的有关政策性问题等等。只要思想上重视,措施得力,连带型经济模式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牢固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三大增长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放缓,形成“中部塌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