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具有很高的关联效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和旅游交通工具,由于出行必然带来消费,消费亦必然推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3.
4.
5.
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以往的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三架马车共同拉动转向以内需扩张为主,而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又是关键,其中增加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受“9.11”事件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紧,出口需求增速减缓。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以扩大内需为主,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根据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2年我省经济工作将采取坚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快开放、优化环 相似文献
7.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增长概念,而是一个生产与销售(产品价值的市场实现)内在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消费和社会投资的相互驱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剖析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国外需求等主要需求的走势,可以发现目前投资领域开始出现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但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仍略强于社会投资;而消费领域出现的却是政府消费率上升与居民消费率保持低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不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需要一定规模政府投资的支撑,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由目前的投资主导型转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合力推动型。 相似文献
9.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意义上说,生产消费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生活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居民个人及家庭作为生活消费的主体,其消费支出的增减,消费率的升降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总量及结构,反映着国民经济的景气状况。本文拟从居民消费率(指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的变化中寻求对市场需求不足的解释。一、对我国目前居民消费率水平的基本判断西蒙·库兹涅茨和霍利斯·钱纳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下… 相似文献
10.
汤文莉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20):3-5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强烈冲击,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关系失衡问题:在投资与消费关系上,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不足;在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上,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不足;在城乡消费关系上,城市消费偏重,农村消费不足。为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为此,应采取降低流转税比重和中小企业税负,深化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完善收入差距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倾向,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培育新的自有投资和消费热点,从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但同时国内也存在着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不加以认真对待和解决,将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宏观经济理论,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不足,必将直接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处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本文试从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以及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没有因为美伊战争的阴影逐步散去而出现好转,相比之下,我国经济则在上年的基础上一路走高,各项经济指标节节攀升,随之而来的是,近来“经济过热论”又起。我们认为,经济还未出现过热,当前还要在保持基本政策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有效需求,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化生活,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要突出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目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就在于如何提高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水平(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并生产出国内多数民众有能力可承担或有支付能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消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居民收入、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商品供应、商品结构、商品价格、消费环境、营销方式、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十六大的报告精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保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诸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