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业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其中,银行业的跨国股权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先后发生了美国花期银行并购墨西哥国民银行(125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并购美国家庭国际银行(153亿美元)、德意志银行并购英国莱斯银行(700亿英镑)等多起巨型并购案例。由于外资股权收购的核心是通过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权来获取东道国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加上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而银行业的外资股权并购行为备受东道国政府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其可能会给东道国的金融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程斌宏 《生产力研究》2007,(11):103-108
历时两年的张裕集团管理层收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媒体评价大规模的讨论事实上使"张裕"品牌至少获得2亿元的增值。其中,烟台市国资委向由张裕集团管理层和职工出资成立的烟台裕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让张裕集团45%的国有产权的交易,被多方面质疑。文章首先根据公开资料客观地综述这次改制,分析其改制的动因,并就对张裕集团国有产权转让过程受到的质疑做出一些解释,阐述交易过程的合法性,然后详细分析交易完成后的张裕集团新的股权结构,阐述这一所有权结构及其所决定的控制权结构的合理性。综合这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产权转让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产权治理结构中的一些问题。该案例也说明,被收购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存在不同的协同效应,因而存在不同的投资价值。张裕集团的倒金字塔式全员持股+外资收购的改制案例,在控制权、收益权和普通全员持股方式缺陷的规避、融资安排等方面对其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湘一 《经济师》1993,(5):56-57
<正>国外收购策略分析 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如果其目标是使自己的产品多样化,或者是为了获得国外当地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行销道路,或者是为了分散财务上的投资风险,可采用收购国外当地企业的做法。 收购企业是指收购当地企业的股权。依据我方企业的投资计划,收购方式可分为;①收购全部股权使之成为我方企业在当地的一家独资子公司;②收购大部分股权,并由此取得该企业的经营决策权;③收购少部分股权,只是参与其经营但没有经营决策权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私募股权已成为国际投融资市场上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其中,以杠杆收购为特征的非风投私募股权投资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其以成熟企业为投资目标,着力于改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为公司治理实践带来了一种创新模式。本文对股份制公司产生以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阐释了私募股权的运作方式、融资结构、收益分配等合约安排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私募股权机构积极投资者治理角色的产生机理及对被投资企业治理模式的创新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啤酒在夹缝中成长——透析我国啤酒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的中国.市场经济逐步趋于公正、合理.巨大的潜力吸引了外资啤酒企业的大规模涌入。特别是在2003年4月开始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后.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就成了外资进入中国的一条捷径.更使我国啤酒市场的竞争呈现出一种崭新局面。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认清局势,找准位置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在中国:现状、障碍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中期以来 ,外资开始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私营企业进行资产收购或股权收购 ,现在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呈迅猛发展之势。文章对外资并购在我国的现状、障碍及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潜在壁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华珊 《资本市场》2002,(10):51-53
<正> 随着入世后各项开放政策的陆续实施,及外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工作程序等系列重要法规文件的出台,以外资为收购主体、以战略收购为特征的外资并购正日益引起各方的关注,这预示着资本市场的外资并购即将步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外资并购市场上传闻四起,但是真正成交的并购交易却鲜见,可见这个市场仍然存在不少潜在壁垒。目前,外资并购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策性限制、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问题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政策壁垒目前,国内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盛庆辉 《生产力研究》2012,(6):67-68,119
文章分析了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交易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收购交易特征中只有收购事件发生的时间阶段和收购主体是否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显著,而被收购前上市公司所有制形式、收购后外资股东地位以及收购公司国别/地区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杰  郑彦鹏 《经济论坛》2004,(23):119-120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兼并或收购的形式而取得国内公司企业的控制权。它实质上是以东道国公司企业为标的的公司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其结果是产生了跨越国界的公司企业的兼并控制。毫无疑问,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要克服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必然要求建立一整套肯定、明确、普遍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动向     
《商周刊》2012,(22):11-11
日企抱团收购瑞萨业绩欠佳的全球汽车之"心"——瑞萨电子将被收购,而收购者可能全部来自日本。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和丰田汽车、松下等日本国内阵营将出资共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亿元),收购瑞萨电子,让美国私募股权KKR打消收购计划。瑞萨电子是全球第五大芯片生产商,在全球汽车专用半导体生产供应中所占份额为44%,在全球信息家电专用半导体的生产供应中所占份额为32%,在全球装备制造专用半导体的生产供应中所占份额为25%。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宝宪五、企业并购融资的股权与准股权方式收购公司可以用本公司的股票交换被并购企业的股票的方式实施并购,也可以用自有资金来购买对方的股权。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不做融资成本的分析,需要做的只是对自有股票与被...  相似文献   

12.
戴志敏  罗俊勤 《经济论坛》2006,(20):110-112
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现状分析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决定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以来,国际银行业纷纷掀起了抢滩中国市场,入股中国本土市场的高潮。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也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外资参股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1月,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具体情况如表所示。仔细研究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和参股中小商业银行有较大区别。1.参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些为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在国际金融业购并中起…  相似文献   

13.
私募基金可化解MBO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简称MBO),是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为主要投资人,通过借贷融资的综合手段,对目标公司股权、控制权、资产结构以及业务的重组,达到节约代理成本,获得巨大的现金流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日益频繁,其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深层次革命。MBO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收购方应按公允价值原则确定收购成本,收购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抵销后的借方差额,视情况分别计入合并报表的无形资产或商誉,贷方差额计入合并报表的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被转让企业从评估基准日到股权收购日之间产生的净资产变化,收购企业应相应调整资产的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余菊 《经济论坛》2006,(20):124-12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处于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在全流通的股市中,如果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被市场低估,就可以通过购买二级市场股票进行敌意收购,控制目标公司从而实现资本增值。面对收购方存在的以争夺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行为,作为被收购方的目标公司为维护自身对公司的控制权,必定会采取各种针对收购行为而实施的反收购策略。这种以阻止或挫败收购人而实施的反收购行为,有些时候会不惜损害到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股权收购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通过案例,探讨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及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适用不同税务处理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省市正在展开一轮新的产权转让风,北京、深圳、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将国企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或外国公司。北京的官员表示,将出售104家市属国企的股权或股份。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如无锡的小天鹅公司,8月份被南京的一家私营企业斯威特集团(SVTGroup)收购。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 但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零售业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底,就在股改如火如荼之时,全球各大基金公司纷纷移师香港,驻扎之后北望中原。在招揽了一批熟谙内地上市公司业务的投行专家之后,目光在内地各大行业龙头企业之间逡巡,一轮外资并购风暴席卷而来。抢占中国内地市场,将中国市场的资源纳入到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跨国公司的图谋不过如此。10月,美国凯雷公司拍出巨资,意欲收购徐工科技;而华平基金公司则与号称内地最大的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0493)相见恨晚……收购内地优质上市公司成了它们的首要目标,而在与民族主义情绪的直面对峙中,它们显然只能处于下风。2006年3月1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办法规定,外资可以实施战略性并购,投资深沪A股市场。既对外资并购设置了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探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私募股权投资是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将理论界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作一综述。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述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基金),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而获利的一类投资基金。典型私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入世后对外资限制的放宽,20世纪初全球长达五十年的并购浪潮,开始以汹涌之势席卷中国,建立在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的产业整合悄然展开,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在国内战场展开正面竞争,这成为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全球资源配置在中国的延伸,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大敌压境也大大加剧了国内经济转型的紧张与躁动。随着跨国并购的迅猛增长,我国产业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大量市场和原创品牌被外资吞噬,产业控制力受到削弱,技术溢出效应未如预期,愈发凸现了产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