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帆 《时代金融》2012,(14):142-143
在人口老龄化以及空巢化比重加大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社区养老服务无疑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和补充,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内容。目前南宁市的社区养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在社区养老中起主导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缺位、管理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等。结合对西乡塘区x社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发挥非营利组织作用的社区养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供给体系不完善,供给主体单一;养老服务内容缺乏多样化,难以满足多种服务需求;资金不足造成硬件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完善:一是实行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二是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四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老年人主要以社区养老为主,本文按照需方建立社区养老中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的总费用模型,测算政府购买所需经费,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文中以北京市某区为例,采用该模型对该区社区养老中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所需费用进行测算,并与实际支出进行比较,提出了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张丽 《金卡工程》2009,13(7):173-173
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我国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民政部门、个人和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医疗机构及国际资本和外资机构等投资主体纷纷涉足养老社区。通过SWOT分析和与其他投资主体的竞争优势比较,发现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在品牌声誉、资金实力、客户资源、配套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保险公司直接投资养老社区应当采用集中差异化策略,间接投资养老社区的基本经营策略是长期持有获取稳定的分红,但也不排除在个别情形下的短线获利了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渐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在迅速扩大,养老产业,包括社区养老项目建设必将成为朝阳产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主要为其高端客户提供"一站式"养生养老服务,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需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保险机构具有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诸多优势和特有路经,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2007年以来,保险养老社区开始孕育并很快在市场上出现,先后经历了借鉴探索、建设起步、加快布局三个阶段。从近年来保险养老社区建设运营的情况看,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大量探索,采取了相应投资策略,形成了多种运营特点。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破解。保险养老社区建设涉及养老全产业链,政府、监管机构及保险公司等应携手努力,共同促进保险养老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大量养老服务文件并加强了养老供给,但由于养老需求随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导致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供需不对称的问题,使我国养老服务效果不佳。本文对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领域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养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以社区养老为主体、以服务链理论为指导、明确政府定位等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城市的养老服务需求工作开展不同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面向吉林市离退休职工,就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对城市社区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对专业化程度高、有专门管理机构、有持续资金投入的社区养老服务有较高需求,对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强烈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居于基础地位,承担基本物资供给和精神养老功能;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承担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于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主要满足老年人更高、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将三者结合基础上,建构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发严峻,我国因为历史上的生育政策的施行,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呈现出不同于在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特点,即未富先老,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受宗族制影响颇深的国家,传统的大家长制度在现代社会对我国的家庭影响依旧深远,"四世同堂""子孙同乐"依旧是大多数家庭的共同追求,也是很多老年人年老后的精神向往。基于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居家养老仍旧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但单一居家养老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这时社区养老模式便得以产生。但我国社区养老产生较晚,仍旧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急需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杨利超 《时代金融》2014,(14):258-259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银发经济"的兴起,为手握重金的保险公司长期投资养老社区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对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现状的研究,浅析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产中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这一老龄人口群体的养老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区养老管理服务模式展开探究,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社区养老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质效、改进社区养老管理服务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构建贴心暖心的老年人养老关爱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社区养老更加贴近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就近养老的习惯。尽管当前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初步建成,但依然无法满足社区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尤其无法满足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特困供养等特殊老年人对关爱服务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加快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暖心、贴心、安心的高质量关爱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社区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机构养老面临尴尬的境地,社区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和选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为此,就要采取措施推进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的数量激增,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猛烈冲击,家庭赡养功能的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越来越依托社区服务,逐渐向社区加居家养老模式过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成为社区建设中的当务之急。本文在结合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结合了沧浪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有益实践,进而提出了关于苏州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秦溥悦  孙家希 《新理财》2023,(Z1):70-72
<正>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为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从财政可行性角度分析,我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仍存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不健全、医疗支出医保报销难、项目长期运行缺少财力保障、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第三方评估市场化水平低等5方面困难和问题,亟待地方财政对症施策予以制度化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多职业主体联合指通过资源整合和人员协作实现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它是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和规范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尚未正式运用多职业主体联合这一概念,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多职业主体联合的实践却屡见不鲜,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福利机制不健全及服务衔接不畅等问题。实践路径方面应对多职业主体按照职能进行分类和职责划分,确立社区为多职业联合平台,采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相结合、保障手段和激励手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建立紧密型和松散型的联合模式,初步构建多职业主体联合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政策层面应强化顶层设计尤其是规范服务流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以提升服务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和高龄化趋势凸显,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老人养老的需求。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迫切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关键绩效指标模型理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西安市调查数据,得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依此提出改善社区环境、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精神养老是城市社区养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城市孝道文化衰落、社区资源整合不到位,缺乏专业精神养老队伍于和政府精神养老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社区精神养老面临个体精神自养能力薄弱、家庭支持力度削弱、歧视性社会文化和政府投入偏低等诸多困境。因此,应通过增强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培育宣传新型孝道文化、健全精神养老法律法规和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社区精神养老保障体系的方式,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精神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