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素梅 《时代金融》2012,(14):49-50
我国1979年刑法只有诈骗罪的规定,而没有专门规定金融诈骗罪。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了集资诈骗罪等有关金融诈骗罪。修订后的刑法肯定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一些情况,增设了很多新的罪名,并在分则第三章中专设一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以下通过对金融诈骗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司法界线、犯罪预防等方面的阐述,提高对金融诈骗罪的认识,从而更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金融诈骗罪。  相似文献   

2.
郭长忠 《山西财税》2006,(12):33-3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器和稳定器。与此同时,围绕金融活动的各种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就金融诈骗罪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及特征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张家良 《西南金融》2006,(12):49-50
本文通过揭示被告人伪造银行借记卡在ATM机上取款的案情,分析了控、辨、审三方对本案定性的不同意见。提出了作者的评析意见,即本案既不能定盗窃罪,也不能定信用卡诈骗罪,最终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了金融凭证诈骗罪。  相似文献   

4.
张晓宁 《时代金融》2009,(4X):48-49
本文首先讨论了各种金融诈骗罪之间的法规竞合,接着分析了关于法条对犯罪行为规定的问题,最后研究了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行刑法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作为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从而与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形成独立、并列的关系。这种被视为突破刑法立法体例传统的做法引起理论上的争议。肯定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的观点从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原则、金融诈骗罪罪群以及便利实务适用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否定说的学者认为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具有与立法体例不合、立法思路不一、无单独设节之必要以及与境外刑法立法趋势相悖等缺陷从而不应单独设节。本文从金融诈骗罪主要客体、金融犯罪逻辑体系以及刑事立法传统等方面论证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不具有合理性且一一回应了肯定说所提出的观点。本文认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交易秩序,其是金融管理秩序的下位概念,金融诈骗罪应当划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分节之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资金需求量显增加,贷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银行贷款促进企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和社会各方面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将罪恶之手伸向了银行贷款,视骗取贷款为快速暴富的一条捷径,使得贷款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金融秩序,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专门规定了金融诈骗罪.但对于什么是金融诈骗罪、其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刑法》却没有明确。因此,从理论上来认识和研究金融诈骗罪的概念与特征,对于从整体上理解、认定金融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诈骗罪研究     
郑子军 《金卡工程》2010,14(1):58-59
诈骗罪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犯罪,其涉及内容庞杂,从而给其准确界定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审视该罪的概念、历史沿革、犯罪构成及困扰司法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以更好的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相似文献   

9.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刑法明文列举了五种诈骗方法:(1)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2)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3)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第五种“其他方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诈编罪作为新刑法规定的特定类犯罪,是从旧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概念既有沿袭性又有独特性。学们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诸种不同看法,本对金融诈骗罪的犯罪概念、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问题,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理论及通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指导司法实践并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生在金融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急剧增加且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行为,其中以网络方式进行的诈骗犯罪活动危害极大。为预防网络金融诈骗犯罪,必须以专门犯罪罪名明确规定网络诈骗罪,加强国际间的网络协调合作,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监管,提高公众的网络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范玉 《金卡工程》2009,13(11):105-105
本文从一个案列入手,分析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之间的异同,从侵犯客体,行为模式,犯罪动机以及法定处罚标准四个方面探讨这一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出发,引出在理论界对于诈骗罪欺骗的对象争议比较大的几个问题,如法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机器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无处分能力的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以及欺骗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性,进而表明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马晔 《中国外资》2011,(12):200-200
本文从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出发,引出在理论界对于诈骗罪欺骗的对象争议比较大的几个问题,如法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机器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无处分能力的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以及欺骗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性,进而表明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已成为严重的金融犯罪之一。本文主要从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着手,分析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并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情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诈骗犯罪的新型特征与定罪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新型特征,结合我国金融诈骗罪的定罪模式特点,对其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方艳  方方 《理财》2001,(10):34-34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而形成的纠纷。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两者界限的关键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必须从主体资格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有无履行合同的行为、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后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判断。#$主体资格是否真实,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利用合同…  相似文献   

19.
20.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