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伟 《现代班组》2011,(10):8-9
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我国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仅2009年,我国因收入分配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就达51.9万件。因此,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抑制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克服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阶段我国的政策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大力强调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如何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及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学龙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139+147-139,147
《劳动合同法》十分重视劳动者的作用,强调劳动者在合同中的主导地位,有效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倾斜于广大劳动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劳动合同法》单方面保护劳动者,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确实有很多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适当向劳动者作了倾斜,毕竟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劳动合同法》在侧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重视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建立“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和“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收入能增能减”的工资分配机制,已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绩效工资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工资分配方式,对于调动和保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证收入分配公平是政府公共政策中最困难和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冷静分析收入的现实和趋向以及各种政策的长短,无论对于把握公平,还是促进混合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都会助益。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影响进行阐述,并从财政政策角度剖析导致收入分配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而从财政政策层面挖掘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29日。经历了两年多反复酝酿和多方权衡之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的施行,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在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法律适用范围及《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用工单位合法权益等方面阐述,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建立公平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比《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有值得关注的变化。变化一:扩大了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的试用期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在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权益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所以保护试用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在1994年版《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两年来,国有企业在规范劳动用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劳动者的价值和合法权益从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尊重,但是“同工同酬”问题仍困扰着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企业来讲,《劳动合同法》实质规定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一为企业以劳动合同形式聘用员工,二为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在《劳动合同法》规定外,企业尚有其他用工形式,较常见为借调。由于《劳动合同法》强化了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企业要规避用人责任,减轻企业人员包袱;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利用合同约定规范不同的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2008年9月18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立法背景缘由,主要是为了归避两种行为或现象,一是明目张胆式的用工干脆不签劳动合同;二是阳奉阴违式的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期限短期化。为解决这两种现象,《劳动合同法》站在保护弱势者即劳动者的一方,其第14条第3项明确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施工企业管理》2007,(12):114-114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劳动关系事实化、劳动合同短期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常态化和用工关系派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用工分配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建立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等.作为国有大型骨干的电网企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十八大"报告,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用工分配改革的精神实质上来,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承接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指出了如何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这就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一思路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顺企业分配关系,加强分配制度的激励效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不同职能。市场机制的职能是扶优汰劣,是增进效率。初次分配正是在企业等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运行获得合法收入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7,(10):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