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文着眼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从文本选择、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和翻译的解释学原理为理论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介入,即:一、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再创性与理解的历史性;二、译者的文化认同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三、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关照。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能积极、妥当地做到译文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变,充分且灵活地再现原作的意义、风格或神韵。  相似文献   

3.
4.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演说的修辞学从一开始就重视受众和受众效果,这与戏剧翻译的关注重点相一致.探索历史上与戏剧翻译联系紧密的经典修辞学受众理论,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受众论、坎贝尔和惠特利的受众中心论、布莱尔的鉴赏力之论、理查兹的现代主义修辞观、伯克的修辞观等,从中得出对戏剧翻译的启示,并以英若诚已搬上舞台且受众效果良好的译本为例,总结戏剧翻译受众效果的定义和判断译文受众效果的标准,以期为戏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受一系列复杂、动态、多层面因素影响制约,是在文化的两级进行取舍求得最佳平衡的过程。论文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这一角度入手,剖析了对翻译活动造成限制以及相互制约的主客体因素。译者无疑有其权利的边界,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制约:原作和作者的地位、译者自身风格、读者预期及其文化背景,而译者则面临多重选择:忠实与背叛、对等与创造、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的四要素指原作、译者、译作和读者。译者在翻译时担当三个角色 :鉴赏家、创造家和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描述扣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各个理论各个学派对译者的作用意见不一。本文试根据Nord、Vermeer、Manttari为代表的翻译功能派理论的指导,分析译者的作用,旨在增强译者主体性意识,提高译者自身作为“主体”的责任感,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译者的关注,从而使其达到“译有所为”,促进翻译目的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9.
译者对于翻译的多层面操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素养、志趣和思维定势.译者的操控现象在译本内容上有"豪杰译"和加注释法两种表现.从操控角度研究译者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商务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其文体特征和语篇特征,从文本的信息功能、目的功能和交际功能出发,对语篇进行解构及重构。在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时,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将原文文本转换为能为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所能接受的译文文本,达到预期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翻译是法律机制下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要求翻译者具备综合的翻译能力,具体表现在语言能力、知识结构和策略能力上,它们和翻译的具体语境形成互动,贯穿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的模糊性与修辞性看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作者。而翻译作为跨越语言信息的转换桥梁,应充分尊重语言的模糊性与修辞性,让译者在原作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里自由驰骋,同时也为其译作的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等要素决定着翻译过程的动态语言选择。李霁野、祝庆英在其《简爱》译本中的名词、词句以及整个语篇衔接等选择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法律英语无论在词法、句法,还是在篇章层面上,都具有独特的修辞手段。在法律英语修辞的汉译过程中,可采取舍弃、保留、转换、灵活运用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英语典故修辞格及其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Allusion)作为以历史渊源作背景的修辞格,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注意英语典故的文化渊源,理解其深刻含义,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林纾及其合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主观态度,因此,将“林译小说”放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从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其中的译者主体性,是十分有必要的.“林译小说”中出现的众多独特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正是“林译小说”在当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言语表达者会根据语境因素选择语言的表达。翻译是源语文本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本读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和信息传播行为,翻译传播活动必须注意语境适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6~2010年《英语世界》中的新闻标题语的研究发现:结构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广泛存在于新闻标题翻译语中。在新闻标题翻译语中实现结构互文性,要充分考虑基因型模因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异型传递的方式,实现文化互文性,可采用直接套用型和同构异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