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开放银行成为银行新兴的增长极。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必由之路:分布式与云计算。以开源为特征的“分”“云”技术体系,有利于我国银行业适应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
付万军 《中国金融》2023,(21):12-15
<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进入党的决议,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惠金融概念,该规划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16,(6):93-93
本刊讯6月2日,第七期“金融大家评”对话讲座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以“互联网+普惠金融”实践、发展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普惠金融专家、银行网络金融专家以及新金融专家,聚焦“银行普惠金融实践,共商发展新机遇”、“创新驱动互联网+普惠金融新模式”等话题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探路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研究中心构建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存在异质性,其中处于发展前期的中小型及“规模扩张瓶颈期”的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影响较大;扩大银行体系规模有利于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信息效应在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中存在中介作用。为有效控制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银行应努力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信息的负面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有农村普惠金融模式下,存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没有彻底解决、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以及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等现实痛点。区块链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智能合约在普惠金融中应用延伸、完善和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以及助力“点对点”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模式显现。此外,通过培养区块链人才、推动区块链合作创新、制定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标准和规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等途径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模式。未来“区块链+农村普惠金融”将呈现如下发展态势:智能化金融服务、全面信用风险防控、金融服务范围全覆盖以及区块链技术融入社会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呈现出新的方向与特征。然而学术界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Cite SpaceⅢ文献计量软件,运用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示,从CNKI数据库的经济与管理学科范围内分析我国2006-2015年普惠金融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及研究方向,以期探讨我国普惠金融研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农村信用社”、“普惠”、“农村金融”、“小额信贷机构”等内容是该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 “手机银行”、 “农村扶贫开发”、 “区域合作”是目前较为新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银行采取的以财务报表、抵押品以及资信评估等“硬信息”为基础的交易型借贷技术,是“三农”、中小微企业和穷人等弱势群体面临金融排斥的根源.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银行采取基于与客户长期合作所产生的个人品质、企业员工与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的关系等“软信息”为基础的关系型借贷技术.关系型借贷技术通过将社会资本嵌入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域,可以降低发展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并且解决信息约束和抵押约束问题.通过分析关系型借贷在格莱珉银行、德国IPC技术以及淡马锡微贷模式等国际实践中的应用,结合中国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大背景,提出实现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据从"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到现今的发展历程看来,普惠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以及国际金融业普遍认同的一项金融发展战略,但是这一金融发展战略在金融界实际实践的时间并不久,还是处于探索和起步的初级阶段。这里为了更好的思考解决国内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存问题,进一步去促进普惠金融普惠性的发展,从大众熟悉的金融机构银行的视角出发分析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质,针对武汉市区大小银行进行一定的数据调查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 增长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速较为显著、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高度一致等方面介绍了甘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情况,总结了甘肃数字普 惠金融的实践有甘肃银行“陇银商城”、兰州银行“农村产权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 甘肃实现共同富裕的机遇是脱贫攻坚成效奠定良好发展基础、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三农”业态 进化创造巨大需求空间,挑战是乡村领域客户基础比较薄弱、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档升级、“数字鸿 沟”问题需引起重视、农村金融安全及风险防范存在漏洞;提出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农村地区数字 普惠金融发展、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是为了弥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更好地支持共同富裕,也是夯实金融发展基础、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选择。而伴随数字化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技术、路径与重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有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效率、效能、效果的全面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新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征信体系则是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常见说法,认为“大银行服务大客户、小银行服务小客户”,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和农民为主,似乎普惠金融绝非大银行“菜”。 其实不然。在我国,各大型国有银行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走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之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也广泛存在国有性质的大型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融合的产物,为贫困和长尾人群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共享金融服务契机和增收脱贫的可能性.文章概述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总结了贫困地区金融脱贫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如何把数字普惠金融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提出重视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缓解金融排斥问题;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监测与评价体系,关注扶贫效率问题;继续实施"八精准"战略行动,解决联动问题;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内生动力问题;推广与普及农业保险,熨平短板掣肘问题;坚持风险底线思维,规避安全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技术对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区块链+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规模化发展,破解传统农村普惠金融困境。从农业产业链角度出发,分析“区块链+农村普惠金融”的功能优势,并进一步剖释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结合“广东生猪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案例,提出加大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能力、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完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安全升级,以便更好地推进区块链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时代》2018,(3):99-99
近日,浦发银行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浦发银行、上清所、华为、百度和科大讯飞,正式达成跨界智能金融创新战略合作.浦发银行创新实验室将定位于浦发银行的“创新引擎”,紧密连接科技前沿与金融业态,将深度助力普惠金融、智慧金融和开放金融,以开放协同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浦发银行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业务、流程、技术上不断突破,加速推进银行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所确立的三大目标建立了衡量银行业普惠金融供给的IFS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消除风险监 管指标的相关性和冗余性,运用广义差分法等实证分析风险监管对普惠金融供给的影响。本文 研究表明:村镇银行盈利性和集中度监管导向促进普惠金融供给,不良率的上升成为制约普惠 金融供给的重要因素,拨备、资本和流动性还存在一定的释放和运用空间。后续工作中应督导 村镇银行用好用足呆账核销等政策,合理确定流动性和风险抵补指标的区间,同时建议从银行 业和监管两个角度来设计普惠金融不良贷款“容忍度”的政策体系,对普惠金融供给能力较强 的银行信用风险给予更多的监管容忍度,共同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供给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已基本形成政府和业界“双轮强驱动的中国发展模式”,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低,区域间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本文利用网商银行的业务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1年全国1 766个县(县级市、旗)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五年间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回归常态化增长。不同区域和各省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但差距有所缩小。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并增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有一家银行,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解决了众多小企业和商户的生存问题;有一家银行,独立研发了小企业信用评级的评定模型,并向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输出,成为国内最早实现小额信贷技术输出的银行之一;有一家银行,踏实做线上化建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多种安全认证方式,重塑业务流程。它就是东北地区首家上市银行——哈尔滨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哈尔滨银行坚持以“建设服务优良、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小额信贷银行”为战略目标,探索推出独具特色的小微金融核心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做强战略特色业务。本期我刊记者采访哈尔滨银行科技部总经理李俊龙,分享哈尔滨银行在发展移动金融、科技惠农、小额信贷、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20.
11月19日,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协办的金融行业2010开源应用案例研讨会成功在北京举行。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和中国人民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技术总监陈立吾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