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娟 《商业故事》2022,(1):163-165
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一个重点是成本核算,在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完整产业体系、最完善产业配套的制造业大国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产业基地,我们在世界各地总能找到印有中国制造标语的商品,中国制造业已成为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推动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到去年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相似文献   

2.
在GVC分工发展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应用RCA指数评价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利用1995年到2011年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进行测量,并得到中国制造业中不同类型的制造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最具有优势的。本文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思维和公司发展战略方面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经历了从价格优势到规模优势,再到创新型制造优势的演变过程。中国制造业各个阶段的竞争优势既建立在当时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条件之上,同时也在推动资源禀赋、产业配套和技术水平的转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正在全球整合产业,包括整合中国国内企业和产业。如果说中国制造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企业、足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是在中国进行制造的,部把它说成是中国制造。那么,把中国变成庞大的制造业大国,是非常容易的。 记者特以“不要把中国制造变成外国人在中国的制造”为题,采访了两位资深的专业人士,看看他们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代工制造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价值链治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中国已成为全球代工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代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随规模扩张实现同步提升。文章概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分析了代工制造模式的主要类型、价值链分工位置、产业组织特征和技术追赶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代工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俞宏  崔焕金 《商业时代》2006,(14):75-76
OEM思维为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全球产品利润从制造环节向上、下游环节转移的背景下,OEM产业已到了微利时代。OEM思维下的中国制造风险陡增,当新技术、新制度等大变革与冲击出现时,代工本身面临毁灭、重塑,为开辟中国制造的空间、疆界与产业生态,须从开发自主品牌、发挥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构建全球学习模式等途径来创造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付朋 《中国海关》2023,(1):76-77
<正>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出口2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对我国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是全球产业门类最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配套能力全球领先。作为我国制造业核心领域的机电产业,涵盖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和电器产品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中国制造业改革引起极大关注。中国制造业总出口额庞大,却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水平,在制造业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中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来应变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  相似文献   

10.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必经之路。为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制造发展需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智能装备应用。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等,纷纷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通过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其与两化融合的关系、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阐述,分析提出发展我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以服务业转移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承接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年前,世界制造业转移为“中国制造”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遇;20年后的今天,世界服务业转移又为“中国服务”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伴随着全球互联网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服务业正经历着与制造业相似的变化:由生产成本高的地方转向成本低的地区,服务外包成了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关键词。所谓服务外包,是指近年来发达国家将高科技产业或服务业的部分业务,外包到成本相  相似文献   

13.
于畅  邓洲 《全球化》2021,(2):89-101,134,13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制造环节的创新功能凸显、增值能力增强和要素投入升级,进而提高了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新型制造技术的使用正在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对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全球价值链调整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为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机会窗口。中国应谨防过早“去工业化”,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策略应对全球价值链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或许还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但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6.
张雪娜  白洁 《商场现代化》2005,(11):281-282
本文根据四川省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研究全球商品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嵌入及耦合路径。本文认为,利用四川省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加工制造环节转移,是融入GCC的切入点。而对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整合,并实现产业升级,才能与全球商品链实现真正耦合。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已初现端倪。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制造业如何跨入以计算机云端为基础,大数据为背景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商务周刊》2008,(21):72-72
在跨国公司纷纷迈向全球整合的新阶段,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正努力实现由大变强的产业跃迁,如何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服务"升级转型,成为"2008年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200多名参会嘉宾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第二次浪潮的掀起,中国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最理想的国家。辽宁省应该积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本文通过对日韩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辽宁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重点论述了辽宁省与日韩在装备制造业能够具体合作的领域。希望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三方共赢,从而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机电产品市场》2005,(4):41-41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国已经融入到了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各大跨国公司都在转变自己的发展战略,将目光投向生机勃勃的中国。加工制造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焕发出巨大活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而中国的基础设备业也在这场全球产业大调整中获得了重生的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