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当前,在皖江城市带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在产业承接中推进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动力;否则,仍将难以摆脱单纯地依赖资源及低廉劳动力成本拉动经济不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并固化。一、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产业转移对物流业的影响以及安徽省产业转移与物流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安徽省产业转移与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认为皖江城市带的物流业应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为此,文中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促进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皖江示范区设立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快速,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依托皖江示范区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特色承接、集群承接、创新承接、联动承接、绿色承接,是实现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6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区域。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个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的崛起,该地区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区域合作的有效措施,为皖江城市带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以及经济区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培育和提高皖江城市带内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该区域城市内外经济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外实践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发展模式:加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规划;实施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的联动机制:开发低碳技术,提高皖江城市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倡皖江城市带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最近,总投资200亿元的马鞍山郑浦港“港口物流基地”一期工程顺利通过评审。这个偏江一隅的城市猛然发力郑蒲港新区,把皖江城市推向新的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坦  安童鹤 《物流技术》2010,29(15):13-15
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优化成为研究热点,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很好地了解区域城市间经济关联。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测算出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较高,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主要城市展开,网络中存在4个凝聚子群和明显的层级结构,但有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加强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密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对芜湖县多年来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经济的发展的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分析现阶段芜湖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和承接产业转移及人才优先"四大战略,和具体的对策措施。助推芜湖县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发展,以实现芜湖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密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对芜湖县多年来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经济的发展的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分析现阶段芜湖县县城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和承接产业转移及人才优先”四大战略,和具体的对策措施.助推芜湖县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发展,以实现芜湖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萍 《中国就业》2010,(7):26-27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农业人口近120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其中就地转移25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5%,与09年同比增长3%;外出务工24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4%,与09年同比增长5%;受金融风暴影响,返乡农民工14.7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7%,与09年同比增长7.6%;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1.16万人。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沿海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以此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是当前很多内陆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惯用做法。但是对于很多内陆的中小城市来说,在交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各种要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否通过承接沿海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它们来说,要发展经济,可能还要另辟途径去培育属于自己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集中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以就业为本的主旨。本文主要探讨了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以期通过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北方中小城市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的讨论,提出了如何加快发展北方中小城市环保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彭城 《物流科技》2012,(4):85-88
通过构建区域物流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影响城市区域物流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城市是合肥、安庆和芜湖,表明这三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较为发达;综合得分最低的3个城市是马鞍山、铜陵和池州,表明这三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政府做决策时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倪楠 《价值工程》2014,(27):16-18
本文以皖江九市作为研究区,在采用传统DEA评价方法 C2R模型评价2001至2010年10年间皖江九市总体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的基础上,采用超效率DEA评价法对2010年皖江九市各市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排序。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皖江九市总体上仅2008及2010年两年产业用地投入产出为DEA有效,其余年份均存在产业用地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现象;2010年,产业用地投入产出达到DEA有效的城市有六个,运用超DEA模型排序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合肥、马鞍山、滁州、芜湖、巢湖及池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