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紫涵  杨帆 《商》2013,(15):255-255
碳税与碳交易作为两种不同的碳减排措施,它们的碳减排机制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本节作者将从二者在减排量、激励机制、碳价格等6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全面的比较分析两种碳税政策对碳减排的不同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今天,控制温室气体尤其是C02的排放成为各国经济的约束条件,该文从信号传递、不确定性、政策的可行性、公平性以及减排效果五个方面对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进行比较,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引起人们对其碳排放问题的关注。而私家车排量的大小基本上能够决定每百公里碳排放量的多少,因此要控制私家车的碳排放总量,应该从调控私家车的消费结构入手,通过实行有效的碳税征收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排量为1.6L及以下的私家车消费。经研究对比发现,当碳税税率为10元/吨,排量在1.6L及以下的车辆购置税降低到5%的征收模式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徐德华 《商业会计》2013,(11):22-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主要国家开征碳税的情况,以及征收碳税实践带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碳税方案,并对两套碳税的减排效果以及通过征收碳税能够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进行估算、比较。本文认为,如果完成减排预期,碳税的税率将非常高。但碳相关税的开征是大势所趋,建议尽快征收,并在征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5.
6.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如何控制碳排放成为了各国探讨的焦点问题,文章主要对碳税和碳排放交易进行了有效性和失灵性分析,并论述了若要在2020年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应该如何协调两种手段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宁军容 《商》2015,(1):155
全球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达成共识。全球各国采取了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从而促进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于碳排放权的处理,各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与制度,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完善碳交易准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税对贸易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日益加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影响出口品的离岸价格、提高贸易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分工.本文对碳税与贸易进出口双向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碳税的征收一方面抑制了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碳税的全球性拓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碳排放源难于监测、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产权法律界定不清、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严密灵活的碳排放权监管体制、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配置、界定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完善我国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等措施来实现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征收碳税不仅影响企业碳排放,也影响企业生产行为。文章将能源因素引入到生产函数,比较分析征税与不征税两种情况下企业碳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分析表明:首先,碳税政策可以减排,碳税率越高、能源的边际碳排放越大减排越明显;其次,碳税政策对企业能源使用的影响取决于能源的碳排放情况:当能源的边际碳排放量高于平均碳排放量,此时征收碳税对企业有利;反之,不利于企业发展。文章为碳税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推进减排的手段阐释了我国碳市场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对试点碳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进而通过试点市场交易额、交易量的分析,介绍了碳试点市场建立以来的成就;并基于碳强度,对我国碳试点市场的减排绩效进行了评估。通过对碳试点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碳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倪鑫波 《中国物价》2023,(2):47-49+62
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发现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能够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提升对于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研究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碳排放免费配额的标准设定应越来越严,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二是要协同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和技术创新的作用,以2021年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放为契机,促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透析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委员会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以及航空的公司的承受能力,决定于2012年1月1日对国际航空业征收碳税,其涉及的航空公司包括在欧洲起降的所有航班,共计2000多家。虽然欧盟早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法案中就已经决定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但是此项决定的宣布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由来是什么?其真实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加剧,低碳建设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制造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如何实现制造业发展和低碳建设协同是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的问题。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7-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我国各省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可以有效降低本地和周边地区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郑录军  王冲 《中国物价》2023,(12):35-39
本文对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ETS)和财政金融等气候治理政策间的互动进行理论探讨。认为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任何与ETS直接或间接互动的气候政策工具都将提高总减排成本,而不会额外增加减排量。对此,在存在碳排放上限前提下,是否采用气候政策工具应取决于能否缓解碳外部性以外的市场失灵,或者能否实现经济效率以外的社会目标。建议制定政策过程中,应权衡长期非效率目标与短期减排成本,在着力解决碳排放交易机制效率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率以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股权质押给股票市场带来较大风险,那么限制股权质押比例能否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呢?本文基于"质押新规"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从股票收益率、波动率、停牌交易日占比和非流动性四个方面研究股权质押比例限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公司治理和股东持股角度进行了机制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质押比例限制对低质押比例企业造成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短期看,设定质押比例上限对个股的收益率和流动性存在负向冲击,对个股的波动率存在正向冲击,股权质押比例限制总体上降低了股票市场稳定性。"质押新规"对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的企业的个股收益率产生了负向冲击,对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小的企业的个股非流动性存在正向冲击;尽管"质押新规"针对的是高质押比例企业,但对低质押比例企业也产生了冲击。"质押新规"的负向冲击主要通过盈余管理和股东持股比例变动向市场传递。因此,应对股权质押风险,需要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等经营状况和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动,并防范溢出效应造成的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19.
欧盟航空碳税是国际贸易法领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围绕其所引发的争议,不会因该法案暂缓实施而停止。各国因欧盟航空碳税展开争议的实质,表面上是合法性和正当性之争,其实是围绕环境保护与贸易政策如何协调以及机制构建的争辩。从日益强烈的国际环境保护呼声和逐渐严格的国际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应当顺势而为,谨慎采用诉讼方式,积极参与多边国际协调,理性动用贸易报复手段,平心对待航空碳税政策,以切实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隋伟涛 《中国市场》2010,(14):64-65
本文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背后的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发展机遇,通过交易的表面现象揭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最后对我国在碳排放权博弈中应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