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绿色核算的矿产资源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论述了矿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各种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建立相应的信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项研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 ,论述了矿产资源核算的理论基础及估价方法 ,构建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基本框架及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分析我国现行GDP核算的局限性,提出绿色GDP核算的可持续性和实行的必要性。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自然资源耗损定价,文章试从影响矿产资源价格的因素和矿产资源评估方法两方面对矿产资源价格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 ,论述了矿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各种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 ,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项研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矿产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转产成本等及其具体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储备是国民经济进行正常生产建设的重要保证。但是,矿产资源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里有一个合理储备量问题。本文在阐明建立矿产资源储备标准的意义及对影响矿产资源储备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铁矿为例,建立了探明储量储备标准。利用所建立的探明储量储备标准和各个勘查阶段的淘汰率,确立了各个勘查阶段铁矿资源标准储备系列,并在对现有可供利用储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预测了适时勘查的大概期限。得出了我国铁矿资源在今后25年内呆矿转化任务相当繁重,以及到2023年将出现可利用储量濒临枯竭的结论。最后对建立我国资源储备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目前已发布,该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的计量标准,损益的确认条件、资产的减值损失和认定及信息披露作了系统的规定。应该了解其核算特点、掌握其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论述现今化事业单位投入与管理存在的通病,提出克服该通病的方法-引入企业单位“递延资产”核算方法。本论述了引入该核算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但国家对自然资源没有实施所有者的权力 ,企业也没有把自然资源纳入企业的资产账户。本文借鉴了西方会计中递耗资产的核算方法 ,对递耗资产成本的确定、递耗资产折耗的计算、递耗资产附属固定资产的折旧和递耗资产增值的账务处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观点对建立我国递耗资产的完整核算体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2009年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之后引入回归分析方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生态足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区域生态足迹将持续上升,碳足迹也逐渐成为生态足迹的主导,而采矿业及其后续的加工业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改革税收激励机制、倡导环境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业权会计核算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相关法规的健全,矿业权市场日益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开发制度逐渐确立。矿业权价值成为矿山企业重要的资源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本文在对矿业权价值会计归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业权制度对矿山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指出矿业权价值以矿业权使用费评估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并将其和权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共同作为矿山企业的递耗资产来进行核算;同时考虑将递耗资产按照适当的方法分期摊入矿产品的开采成本,以完整、真实地反映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最后,对矿业权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2.
吕焱 《新智慧》2002,(3):45-45
《财会月刊》2001年第20期刊登了曾纪澍的《浅析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损赠的核算》一(以下简称“曾”0,对于现行会计制度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提出了异议,曾认为,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不予处置,应在资产价值摊销完毕时,按原确诊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出售或转让,除按一般的固定资产出售和无形资产转让进行核算外,不 按原接受损赠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分录同上。但笔认为。这产核算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而应采用下述方法核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等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界定了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关联产业和完全关联产业,揭示了矿产资源业的投入结构和产品去向及矿产资源产业对相关产业的需求和拉动作用;依据矿产资源产业的纵向延伸性和横向关联性,构建了主要矿产资源产业链及产业链群;并针对资源产业链及资源产业链群的结构及产业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促进矿产资源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等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界定了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关联产业和完全关联产业,揭示了矿产资源业的投入结构和产品去向及矿产资源产业对相关产业的需求和拉动作用;依据矿产资源产业的纵向延伸性和横向关联性,构建了主要矿产资源产业链及产业链群;并针对资源产业链及资源产业链群的结构及产业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促进矿产资源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含义的基础上,从复杂性、可控性、连续性、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的特征.认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可以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分析提供依据、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从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原则出发,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的账户体系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3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具体核算制度及实践研究的发展包括GDP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等,其他相关研究的发展包括国民大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非市场生产核算和非正规部门核算等。最后指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对如何在SNA(2008)的框架下创新和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对矿产资源的经济研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间随着对矿产资源稀缺性和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技术发展,已大致经历了矿产资源经济作用与价值、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和定价、矿产资源产权与管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矿产资源经济的各种研究基本都体现了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研究进展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研究方法和技术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地区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是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建设和实施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基础、潜力及资源产业链构成特征分析,剖析了本地区矿产资源的构成、区域分布、匹配性特征及经济潜力,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演变态势,查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重大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鹿爱莉  张华 《当代经济管理》2003,25(5):30-34,81
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优越性和局限性及矿产资源资源化管理的内涵、必要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资源管理的经验,根据矿产资源的特性和我国的国情,认为只有将矿产资源的资源性管理和资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矿产资源的目的,同时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资产的一般性定义入手,论述了矿产资源的资产性,认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应把矿产资源作为特殊的国有资源型资产并对其实施产权管理。然后,在产权的一般性概念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矿产资源资产产权,认为矿产资源产权是依法界定的财产法律关系,是反映资产的归属、收益及流转的财产关系,其内容包括资产所有权与债。最后,论述了何谓矿产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产权管理的内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