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2006年12月底,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首批获准将其在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法入银行。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使中国银行业竞争氛围骤然加浓,中资银行面临竞争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2.
史建平 《中国金融》2006,(23):27-28
2006年12月15日,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将正式付诸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大门从此对外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外资银行饕餮中国:金融"解冻"前的盛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勇 《国际融资》2007,(1):32-33
2006年对外资银行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年.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在年底前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采取的非审慎性限制措施,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金融"解冻"前夕,为了抢占先机以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外资银行通过参股和扩张网络的方式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抢滩,一场外资银行饕餮中国的盛宴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1日将被记录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陆续入驻中国,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与强手竞争,学会与“狼”共舞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积极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国际融资》2013,(9):28-30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成功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要求银行对内提高创新能力、全面防范风险、增进国际合作、深入研究分析、培养专业人才、设立专门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对外积极争取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有效的政府支持等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多方统筹考虑、协调推动,才能培育中国多元、高效的绿色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我国银行业于今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为期五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按照入世承诺,外资银行届时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政府监管水平、国内金融业竞争力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鉴于此,本期刊出——入关后中国银行业今后该如何面对,怎样把握机遇更加稳健地发展?——为主题的封面文章。特此,本刊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就该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文笔让我们对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之后,中国银行业怎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内银行业如何平稳适应进一步开放的环境,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开放,准备好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红孩子》,影片中的主题歌叫《准备好了吗》,意即问红孩子:为共产主义奋斗,你们准备好了没有。今天我们重新拾起这句话来问中资银行: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只剩下最后一年,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已进入读秒阶段,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从现状来看,由于"信任认知",境内居民对外资银行从"接触"到"接受",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观望期",短期内市场格局将不会大变.然而,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尤其是其母行在产品、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强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中资银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直面开放     
下个月11日是中国银行业为期五年的入世过渡期结束的日子。一个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的日子。五年前的今天,仿佛就在昨天。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中国从当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随后中国就进入了紧张的五年过渡期。五年过渡期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和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也迈出重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范围已与中资银行相差无几,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已经具备与中资银行形成广泛业务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沈立君 《浙江金融》2004,(12):12-13
直面改革:中国政府在入世时有关金融业开放的承诺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可以发现,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的金融业进入壁垒,或者说,金融业进入壁垒将基本打破.根据协议,加入后这些进入壁垒将逐步消除.根据协议,加入时,完全开放外币业务,外资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无业务对象(包括机构与个人)限制、无地域限制;在上海、深圳、大连、天津等4个城市的所有外资银行可以在当地办理外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同中资银行;允许设立外资独资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待遇等同于中资同类金融机构;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租赁公司,与内地金融租赁公司在相同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13,(6):38-50
<正>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体现。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交织,使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趋于复杂。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从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尤其是揭示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以健全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增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当局迫切需要解决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本课题围绕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及其联动、银行业微观经营及其治理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和方式以及金融监管等视角,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途径、影响程度及可资借鉴的启示,为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与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15.
“狼来了!”这种呼喊声在5年前中国人世之际是国人听到最多的.而且许多人都听腻了。5年一晃过去了。这种呼喊声虽然渐渐远去.但是.“狼”的脚步却一时也没有放松过。随着2006年钟声的敲响,海外的“狼们”如今已经行至我们的跟前了.与“狼”共舞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莉 《浙江金融》2006,(12):35-36
今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银行将在国内全面开展业务。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银行业情况来看,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受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首当其冲是分布在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回想当年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一司,承担着加入世贸谈判银行业方面的工作,大家的心  相似文献   

18.
按照入世协定书中的开放时问表,我国在入世5年后也即2006年底将实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将对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深远影响:一是在政策层面,经济政策、金融政策、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将使金融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从而带来竞争主体的多元和竞争的更加市场化;二是在市场层面,客户的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客户的议价能力的提高造成客户对银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三是在竞争层面上,竞争主体、竞争模式和竞争手段的改变将使银行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局面。为应对上述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不同战略,以期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业将结束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届时.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商业存在”的服务方式,将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即由目前开放的25个城市扩展到全国;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对象限制.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取消现有的限制所有权、经营及外国金融机构法律形式的任何非审慎性措施。可见,一旦兑现承诺,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这对推动中国银行业内部深层次的体制变革.进而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履行承诺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刘晨 《新金融》2003,(4):10-11
一、衡量银行业效率的指标 在现代金融经济条件下,金融是指资金融通,金融效率就是资金融通的效率.它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在健康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下和有效的金融调节机制下,由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或者由融资双方或多方在市场服务体系下,以尽可能的成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货币和货币资本)进行最优培植以实现其最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