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静 《经贸实践》2016,(6):38-40
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低保资金收支现状出发,提出财政投入不足,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受保对象难确定,保障标准低等是我国农村低保资金在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低保制度应由制度化救助转向法制化救助并提高救助水平,施行动态调整的救助金发放模式等以提高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琦  刘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41-43,52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的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偏低、低保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确认难、融低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可进一步扩大低保的救助规模、增加低保户收入、鼓励他们就业脱贫、重视低保户及其子女的教育、完善各项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和加大对低保户精神层面的支持力度等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对湖南X县低保户和低保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为例,探讨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过程,包括低保对象的选取、保障标准的确定、低保资金的筹集和发放、低保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农村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低保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覆盖面有限、救助经费不足、保障标准过低、立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社会救助制度所倡导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农村救助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缓解贫困、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其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与只是针对部分困难户、五保户以及受灾群众的传统救助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一制度有了明确的保障线标准,避免了过去有钱多救助、无钱少救助的随意性,扩大了保障对象的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体现了对农民尊严的尊重和社会对于生活在贫困境况下人的责任。近年来,农村在实施"低保"制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保对象救助与就业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平衡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应保尽保"目标早已实现.但是,随着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却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主体.低保群体的制度依赖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问的博弈问题,旨在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以期为我国低保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1993年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保制度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依赖、低保对象隐性收入难以核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就业救助政策,健全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提高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9.
魏春苹 《时代经贸》2011,(14):237-23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足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凼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村低保制度出台背景和实施过程我国对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并不晚,实际上还早于城市,但受传统农村集体福利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其进展一度比较缓慢。党的十六火以来,我国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国奇 《经济前沿》2007,(11):15-18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对于防止贫富悬殊,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迈开了构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正确界定低保对象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前提;科学确定低保标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合理筹集低保资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关键;加强低保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手段;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保障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设立的一项重要社会救助制度,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我国城市低保制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象识别不够准确,保障标准偏低且缺乏弹性,财政投入不合理,低保管理中退出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专业、管理部门权力受限,等等。为此,必须规范低保申请人资格审核制度、科学设计城市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完善低保管理工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对福建省4个山区的实地调查表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仍存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客、资金难以落实、低保标准偏低等诸多明显缺陷,而其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因此,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首先应当明确政府在该项制度建构中的主导责任,并在此前提下从资金投入、激励监督、保障水平以及甄别标准等方面寻求政策矫正与机制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中央财政对享受中央补助地区的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5元增加补助,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2元增加补助。财政部、民政部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8-2009年我国36个城市“低保”标准变化及保障力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保障范围窄、标准低,保障对象确定难,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分级落实难,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挪用现象严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低保制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低生活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改革只是注重了对城市社会保障从传统的“大包大揽”方式的收缩性改革,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却缺少实质性的进展,这不利于我国二元经济格局的有效改善,也不利有效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不同程度地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农村低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对家庭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中存在着城乡分割,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资金不足,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制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制度和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建立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瑶 《时代经贸》2020,(12):95-97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7] 19 号)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低保覆盖的人数与范围逐年增加,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为农村地区贫困居民提供了 最低生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低保对象认定不合理、标准制定偏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河南X县为例,调查X 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完善X县 农村低保政策,推进农村低保惠民政策顺利和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20.
任俊 《时代经贸》2013,(22):248-248,25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现有的以农村低保、五保户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救助制度对保障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流动给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带来了新挑战,人口城乡分布的二次整合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城市。候鸟”的救助制度。促使农村人口救助、城镇人口救助以及流动人口救助体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