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论坛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共生"理念与生态城市 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是人类文明史持续追求五千年的梦想."共生"设计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共生城市"有三个协同集,即能源资源协同集、城市服务功能与产业协同集、气候自然与景观协同集,共生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能够使能效和物效的提高,有可能超越物理学范畴.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包括:认识作为自组织体系的生态城市"共生"演化的基本规律,应用生态修复,让城市生态系统自我演化;持续优化,进行过程性的景观设计.总之,"共生理念"是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新基础知识;细节(微循环)决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成败;生态城市往往是"它组织"与"自组织"——基于"共生理念"的组织机制——相互耦合的结果;"共生城市"效能的提高应基于系统的自我演进,而不是规划定终身;"自我演进的共生效应"源于市民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现代智慧信息网络是各子系统协同整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正>在《村民公约》里约定的,看似是生活中最微小的部分,细琐而平凡。但它所传达的善意、美好与尊重,都是邻居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彼此之间给予的一份承诺,自我约束,甚至是奉献。杭州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万科物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万科物业在各城市万科社区推进的"幸福社区计划",以营造"幸福社区"为已任,在"安心、参与、信任、共生"的理念下,致力于为客户搭建一个幸福的平台:有快乐工作的员工,有彼此信任的邻里,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万科物业不仅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共生”理念与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和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两大主要内在机制。首先从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入手提出共生城市的理念(Symbiocity)。其次,将"共生城市"可以分成三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集,这三个协同集自身的共生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共生性就能影响城市生态足迹的大小。最后,论述了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这种机制是生态城市成功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一五六"项目之一的洛阳轴承厂为例,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引入"共生理论",并构建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三种共生模式:不同时代的共生、不同建筑的共生、不同活动的共生。根据三种共生模式对洛阳轴承厂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实现文化共生、格局共生和环境共生。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保护工业遗产,又能让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共生模式,并为中国方兴未艾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萧琴 《楼市》2012,(13):54-75
真正的旅行家未必游历世界,却都有一张压箱底的私家地图,记录着只属于他们的城市地道与山野幽径,不起眼的酒馆与不一样的美味,那是只属于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路上,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的只是同一样风景。拿上谁的地图去旅行,决定了你会看到属于谁的独家风景,以及,你到底是谁。本期,记者准备带你走入一个不太一样的下沙城。也许有些地方,它从未登上"下沙游玩指南",但是它在民间风行已久,一说下沙人都知道;也许有些去处,它藏匿  相似文献   

6.
曾鹏 《城市问题》2007,(6):24-27
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种间竞争的角度看城市的成长也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寄生"和"共生"现象在城市群中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能级的城市都有借鉴意义,从"寄生"到"共生"再到超越是城市成长中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成长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自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跳跃着各种人文理想的符号中,有一个城市的语法将其贯穿起来,这就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进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空间形体艺术的塑造,丰富人的知觉心理。城市意象是设计者赋予城市以可读的感性语言,让经历过这座城市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描述它,无论是生活在其中或是偶尔经过都能留下一份有别与其他城市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提出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目标和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探讨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英国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和全球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大学与城市的发展始终保持紧密的共生关系,并在当前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下,大学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以英国为例,简要评述了其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的过程和发展现状;通过聚焦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总结了两者共生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并分别阐释了城市大学、大学科技园和产学联盟三种主要的共生发展模式。最后,基于对英国的经验总结,提出应全方位推进大学与城市之间在人才、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战略共生关系,作为北京建设学术之都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魏小真 《数据》2003,(6):53
四五月的京城被"非典"阴霾笼罩着.疫情来得太突然,就在我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关注广东、香港疫情的时候,似乎一夜之间,北京也拉响了抗击"非典"的警报.从4月中旬开始,市政府的会议几乎全部围绕疫情召开,老百姓关心的、街头巷尾议论的也离不开"非典"话题.其间,最受人关注的是每天政府公布的疫情统计数据.随着疫情的日趋严重,路上的行人少了,公交车空了,百货商店的客流没了,旅游者走了,娱乐场所关了,整个城市安静了下来.这几天,疫情统计数据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增病例已经处在1位数,整个城市开始缓缓复苏."非典"使统计数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人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整个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它牵动着整个城市的沉睡与苏醒,牵动着市民生活脉搏跳动的韵律,也使我,一位统计人对统计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正它是知名古都,也是国际城市;它是中国心脏,也是特大城市。在这里,最古与最新交融,最远与最近重逢,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与色彩。这里就是北京,一座内涵丰富、让人体验艰辛而又收获感动的城市。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当下的北京,究竟什么能代表它的新形象?那就是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融入血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在理论研究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发展展,基于生态观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是,目前有关企业文化生态的研究成果比较鲜见,且大多仍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缺乏从企业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探讨。企业文化生态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概念,它可与生态学中物种的进化过程并论论。本文本文将"竞争—共生"状态和系统各要素参与度作为企业文化生态和谐共生的演化表征,有利于企业把握文化生态各圈层及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最终形成组织、客户、竞争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融合以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另类生存     
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做候鸟般的迁徙,农民工始终以另类模样存在于人们的视野。本刊记者走访了几个城市打工者,从他们的自述中,也许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他们为人所知或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万科希望在世博会这个全球舞台上所传递的价值主张和社会责任,让全世界留下美好印象。经过几年努力建设,万科2049馆得到了很多同仁的关注。在世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世博会是一场全球性盛会,是一次很好的开拓视野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实际上反映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丁元 《民营科技》2008,(3):171-171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它既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明确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不同的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旨在丰富城市广场设计的理论体系,为今后的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危机"的研究与破解需要多个学科和多重理论维度。通过哲学追问与呈现,认为城市本质上是一个生活场所,一个生存空间。因而,"城市危机"的根源就是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异化。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城市危机"的经济、价值与日常生活等三重批判,揭示"城市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的扩张、消费异化与城市自我的异化。由此可见,未来我们摆脱"城市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资本运作,引导城市发展;回归日常生活,赋予生活意义;创造新的人类生活形式及其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是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和新浪网联合主办,新浪乐居承办,《中国摄影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协办的全国范围内的摄影选拔大赛,也是建国60周年的献礼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大赛的主要参赛者为普通民众,它试图以普通的人视角作为展现城市变迁的核心通道,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城市和居所之间的每个闪亮瞬间,折射建国以来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成都的特色,与建筑无关城市,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它的本来含义就是作为一种聚集经济、规模经济的载体,是一种经济发展、进步的形态。而城市传统、风格、特色之类的东西,只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城市的主体诉求,甚至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绳,那简直是一种倒行逆施。成都,首先是一个城市,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中心城市,然后才是一个市民生活的乐园,先后次序不能搞反了。城市确实需要特色,但特色并非一定要寄寓在建筑、景观雕塑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上,也根本不可能寄寓在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上。从建城到现在,成都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民营科技》2006,(6):28-29
张宝贵有很多头衔:宝贵公司董事长、全国城雕委雕塑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GRC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北京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理事长等等,这些也许并不重要,令人关注的是他有能力不断进入并非属于他的领域。历史事件有其局限性,历史本身又绵延不断,一种精神或文化通过某种载体传递、发展、变化、再传递,由此,人类一步一步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