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守道  余萍 《当代经济》2007,(9):104-105
传统的绝对优势理论要求两个国家应当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这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这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这个理论,本文还考虑了其它因素对两个区域实现合作的影响,运用博弈论对区域经济合作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了区域间实现合作的条件,从而对按照绝对优势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做了补充.  相似文献   

2.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显著的发展正外部性,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利用好该正外部性是促进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区域间经济联系促成共同富裕;二是通过加快完善区域间要素流通体系促成共同富裕;三是通过优化区域间利益分享机制促成共同富裕。区域间利益脱钩是制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性增长的主要障碍,如先发达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不充分、区域间的政府合作与竞争因素、区域间发展要素不均等、后发地区发展赶超陷阱等。为此,应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合作竞争、产业融合及支撑要素集约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区域统筹机制,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川渝地区产业关联与产业合作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域间的产业关联情况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性工作.对此,采用投入产出矩阵不仅数据需求量较低,其结果也较为准确.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MRIO模型,对川渝间38个部门的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测算了川渝地区产业部门之间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对38个部门的产业关联强度进行了分类排位,最后据此提出了川渝之间开展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斌  刘朝明  李亮 《生产力研究》2007,(16):115-117
对产业关联强度的研究在产业经济理论上是一个新的进展。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揭示一个区域经济体系中不同省级行政区产业间投入和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制定相关的区域产业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文章以MRIO模型为原型简化了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推导出两个新的系数,使得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区域间产业关联强度研究成为可能,并对四川和重庆之间七部门的产业关联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探讨区域内合作、区域间合作以及区域内与区域间平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技术多元化作为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各区域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未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地理空间效应下,区域内合作显著推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区域间合作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关系,随着跨区域合作的增加,区域创新绩效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态势;与以往研究中的正相关性不同,本研究从资源稀缺性角度表明,区域内与区域间合作的平衡不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区域技术多元化不仅直接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而且正向调节了区域内、区域间及两者平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阿玲  黄伟  张晓华 《财经研究》2005,31(3):109-1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差距也日趋显著,并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少学者和专家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剖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规划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区域间产业相互交流合作的经贸关系角度出发,借助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这一有效分析工具,计算了反映区域间产业相互带动影响关系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统计指标,深刻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区域经济差距在区域间产业链关系中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颇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未来在规划区域间的产业关系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状况及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从50年代起,以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热席卷全球.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区域间经济合作的热潮也在亚洲迅速兴起.在短短的几年中,亚太地区就有了亚太经济合作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流域合作区等等.为什么在亚洲忽然兴起了一股区域间经济合作热?它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是什么?以及我国应在这一趋势中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摆在各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面前的大问题.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文章以微观角度,从企业的经营决策出发,利用黑箱原理和博弈工具,建立了采用完全信息下企业间的人才合作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三个博弈阶段进行逆向归纳分析,讨论相同或不同区域内两个企业间的人才资源合作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净得益和阻碍成本,从而最终认为合适的人才合作费用和可信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都会影响到该区域的企业合作和人才交流。为此,建议地方政府不仅要制定出鼓励拥有人才企业多采用合作,减少阻碍的策略,而且对人才需求企业,也要降低和规范使用人才合作共享时的费用,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交流,使人才在不同区域合作也能促进区域间经济获得均衡发展,为消除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瓶颈提供了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竞争力只有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才能得到提升。利用2012年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四个省会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和合作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四个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排名;其次,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指数测度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对合肥与其他核心城市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估测;最后,通过引力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测度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为加强城市间的合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建立区域间的合作机制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处理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涉及到合作能否得以持续的关键问题。要实现合作利益合理分配,必须超越仅仅局限于比较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分析视角,而选择自组织治理理论作为分析的框架。这一理论不但使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效率,还能在利益分配上达到平等待人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俞义 《经济师》2007,(6):99-100
加强区域合作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在中国,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要将利益不完全一致的不同区域揉合在一起,顺利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其关键是要妥善处理区域内各主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文章从旅游区的发展演变过程、竞争力理论内涵、区域旅游发展动力以及旅游区域间的竞争要求四个方面,对区域旅游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作了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区域间优化发展模型。试图通过该模型的构建,来预测和规划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关系,实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优化目标。区域间经济关系将是统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所不容忽视和需要研究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本着一个地区融入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意义,以浙江衢州市为例探讨区域间相对落后地区如何积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首先简要介绍了浙江衢州市及其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的基本情况,说明衢州市深化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困难,具体探讨衢州市积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区域间的合作机制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处理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涉及到合作能否得以持续的关键.要实现合作利益合理分配,必须超越仅仅局限于比较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分析视角,而选择自组织治理理论作为分析的框架.这一理论不但使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效率,还能在利益分配上达到平等待人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一个反映我国地区间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与周边和我国其它区域的区域间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然后测算奥运会投资对这三个区域经济的拉动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奥运会投资拉动北京经济2002—2007年均多增长约2个百分点;同时,奥运会投资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带动北京之外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于对北京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 ,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与区域间相互作用规律融为一体 ,构建了地域梯级分工模型。并据此模型从区域主导经济要素分析入手 ,对地域梯级分工格局与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兼顾效率和公平,防止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促进整体经济均衡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区域经济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对比分析美、法两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总结出对制定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点启示.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资源禀赋差异、发展路径依赖及企业分工深化,使实现地区内部经济合作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缺乏地区经济增长极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很大制约。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依赖于市场的力量,政府对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政策、区域开发政策等也以不同方式引导着经济合作。无论是市场引导还是政策引导,都与既存的经济体制有关。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发挥各种合作组织机构在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萍  赵玉红  陈旭 《经济纵横》2007,(11):37-39
资源禀赋差异、发展路径依赖及企业分工深化,使实现地区内部经济合作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缺乏地区经济增长极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很大制约.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依赖于市场的力量,政府对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政策、区域开发政策等也以不同方式引导着经济合作.无论是市场引导还是政策引导,都与既存的经济体制有关.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发挥各种合作组织机构在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重点区战略的理论分析 重点区域开发,是非平衡发展战略思想在空间上的体现。区域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实践都表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区域非均衡发展又是倾斜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和促进区域均衡增长过程形成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用威廉森(Williamson)的倒“U”字图形来认识区域非均衡增长现象: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增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即倾向于非均衡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增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倾向于均衡增长。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