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科技企业这种重要而特殊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性、高收益性和高成长性等特征,以我国2006—2009年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选取代表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代表成长性方面的总资产增长率、反映首次新股发行的IPO抑价率、反映股权融资比例的资产负债率以及反映股权再融资的增资、配股筹资额等指标,与非高科技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以求证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与一般企业相比在盈利能力、成长性以及股权融资和再融资方面的特色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穆晓卿 《经济论坛》2006,(22):125-126
近年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上市发行股票成为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优先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配股与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继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Public Offering)之后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票再融资的两种基本方式。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和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一、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热配股通常指已公开发行上市的股份公司通过向现有股东按其所持股份的一定比例分配优先购买权的方式销售新股的行为。而增发新股,又称公募增发,是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变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发行定价在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十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新股定价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需要认真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如:国际上通行的“市场化定价方式”为什么在中国却行不通?新股定价为什么偏高?上市公司为什么偏重股权融资?新股上市为什么有较大的溢价?  相似文献   

4.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宣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即公司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且公司的异常回报率随着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非流通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由于不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不会明显的下降,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绩效要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当非流通股股东看好上市公司时,非流通股股东才会参与配股,配股的市场绩效要好于增发新股;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投资者投资报酬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因素有许多,本文认为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低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绩效,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实施盈余管理并进行股权再融资后会引起公司利润回调,并可能对公司长期经营能力造成影响。本文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导致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进一步地,在热发市场中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幅度更大,引起股票错误定价的程度更高,导致股权再融资后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下滑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在发生控股股东股权稀释的公司中,盈余管理引起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的程度更为严重,这表明控股股东利用股价高估的“机会窗口”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动机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将科技、金融和体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也较多。文章通过构建Logit模型,实证研究再融资过程中,体育产业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再融资方式差异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行业属性是影响体育产业上市公司是否选择股权方式的因素,公司负债率和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是否采用债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是否进行股权融资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是否债权融资有显著性影响。对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来说,债权融资会造成负面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行业属性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使用效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梅 《经济论坛》2006,(19):111-113
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简称IPO)指的是非上市公司第一次发行股票,发行后即转变为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后进行股权再融资(简称SEC)的方式主要有向现有股东配股融资和向市场增发新股,即配股和增发。配股是指已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向在册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分配优先购股权的方式出售新股的一种筹集资金的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根据Eckboand Masulis(1992)的研究,在1933~1955年,美国超过50%的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市场增发新股成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前都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但公开增发新股前进行的是正的盈余管理,而定向增发新股前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与定向增发新股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3.
夏清华  刘辉 《技术经济》2014,33(9):60-65
选取117家在2010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的成长性进行对比,以验证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否存在IPO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在IPO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外,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项财务指标在上市后都出现了严重下滑,即存在明显的IPO效应。进一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盈余管理水平、股权集中度和新股发行资金超募规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IPO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成长持续性与IPO前的盈余管理水平和新股发行资金超募规模负相关,而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持续性无显著影响。最后从上市公司经营者和证券市场管理者两个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性成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佳琪 《经济论坛》2009,(18):48-50
再融资方式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不同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预案公告对股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债务再融资或股权再融资,市场没有对其中的任何一方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在股权再融资的三种方式之中,市场有明显的倾向性,定向增发成为市场的最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而配股和增发新股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进而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变动.本文从再融资角度探讨股权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于再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企业的再融资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本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9年的财务数据和股权再融资数据,检验了公司汇率风险暴露与股权再融资折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将使公司承担更高的股权再融资折价,而且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其在相同的汇率风险暴露下承担的股权再融资折价也越高;(2)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会带来更大的股权再融资规模,这是公司通过“择时”发行来实现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还将引发更加显著的负向累积平均超额收益率、更昂贵的发行费用和更高的预案失败概率;“融资融券”交易可以抑制汇率风险暴露带来的股权再融资折价;严重的大股东代理问题会增加汇率风险暴露带来的股权再融资折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为财务的视角以2001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国内沪、深两市实施配股、增发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三种再融资方式市场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受到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行为、管理者行为、股权结构、所有制的影响,即受公司规模、股票二级市场表现、财务杠杆、流通股比例及国有制的影响。公司规模较小、市值/账面值比率较高、财务杠杆较高、流通股比例较低及国有的上市公司较倾向于选择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其大股东巩固控制权地位、维护自身控制权利益的考虑.股权再融资,实质上是一种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2年至2004年度实施配股和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指出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股权再融资现象;实证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微观因素,得出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