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资本主义垄断,对于帝国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何种作用,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说明的问题。关于垄断在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我国理论界基本上是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垄断只有引起经济的停滞和腐朽趋向的作用;二是面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承认帝国主义经济还存在发展的一面,但否认垄断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倾向,在我看来都是片面的。就前一种倾向来说,它没有全面了解列宁的思想,并且实践证明它是错误的;而第二种倾向实质也是认为垄断关系只引起停滞和腐朽;经济迅速发展是由垄断关系之外的(主要是科技革命)因素引起的。这样的观点,同样违背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它的腐朽性首先表现在生产和技术停滞的趋势上。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曾经出现了二十多年经济较快发展的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战前。根据这种现象,资产阶级攻击说:“列宁主义过时了。”我们一些同志也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产生了一些疑问。那末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列宁早在1916年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一些同志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作绝对化的理解,认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既然生产关系已经腐朽,那末,经济状况就只能每况愈下,生产力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发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面对这一事实,一些同志又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腐而不朽”。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帝国主义腐朽性在当代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本文试图着重从理论的角度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原本以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迅速在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收入的不平衡趋势中表现出来。对此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差距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扶贫是保护落后,贫困问题只能随着整体国力的增强得到缓解,只有整体国力的增强才能最终解决贫困;另一种  相似文献   

5.
邵波 《经济地理》1994,14(4):11-15
1 背景:经济转型时期的空间多样化和无序状态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起飞时期已经到来,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结构变异时期;其次是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表现出两种体制交换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因此,在空间发展上出现多样化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①地域城市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走过了初期积累阶段,正面临着提高层次的规模扩大和空间集聚要求,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使活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 现代产业的发展有两个基本趋势,一是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生产大规模化。作为跨世纪企业发展战略之一的规模经济,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增的倾向。这表明规模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组织创新作用。这种创新表现为:(1)产品规模的经济性;(2)工厂规模的经济性;(3)企业规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融入全球化,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失衡,并且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运用好区域经济理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中央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2016年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从中解读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且表达自身对此问题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在区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洋 《经济论坛》2004,(21):19-2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学术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论著颇多,对于如何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郑斯林代省长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抓企业集团化,这点关系到江苏经济的命运”。对合理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大家都持积极态度,也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把这项工作提到”关系到江苏经济的命运”的高度认识,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 实现江苏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要特别突出发展“企业集团化”,这一判断来自于对解决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出路的认识、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是:(1)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出现严重亏损;(2)多年形成的结构性失调尚未得到很好地调整和结构低级化;(3)重视了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工作,但生产的集中度依然过低,形不成规模经济优势;(4)人才、技术的潜在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步伐不快;(5)经济的外向度低,对周期性波动承受力不强。不少同志把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归结为“规模、结构、体制”,并提出出路在“调高、调大、调外、调新”,可以说是抓住了主要之点、但欲过河,先要架桥;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四调”落到实处。常听到一些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从发展战略讲,江苏第一位的应是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另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推动江苏经济上新台阶,最根本的还在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说明列宁主义已经“过时”,即帝国主义并不如列宁所说的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垂死的资本主义;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更加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显然,从理论上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许涤新同志在《论当代帝国主义》一书序言中说的:“我们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我们党正在领导十亿中国人民全面开创社会  相似文献   

11.
1994—2012年31个省财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地区间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较为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地区间收支结构不同对财政收支不平衡差异的贡献显著;(3)财政收支结构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财政不平衡差异对经济发展差异的解释。因此,根据财政收支结构平衡财政收支差异,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财政支出给予不同的财政收入调整,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贫富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悬殊,城乡收入不平衡,区域差距扩大这三个方面。原因是市场经济是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的,忽视了社会公平,转型时期的社会保障也不齐全,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个人收入悬殊的情况应完善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城乡差距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方面要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向西部倾斜。  相似文献   

13.
苏南、苏北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鹤  董瑞芝 《经济前沿》2006,7(5):27-30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的确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北地区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区域间互动协调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一、2005年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发展特点2005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作为经济发展脊梁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迅速成长和带动作用密切相关。(一)前500家大型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持续扩大,增幅显著上升,行业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规模竞争仍然是当今企业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表现之一,2005年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的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总计和销售收入持续强劲增长。2005年,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173817亿元,比2004…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差距过大,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抑制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增长到1090美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国经济转轨进入了一个关键性的、新的战略阶段,对于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更标志着一个关键转折点的到来。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趋势:一种可能是乘势而上,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另一种可能是不进则退,经济发展缓慢、波动甚至停滞。经济转轨新阶段给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1.消费结构变动最为剧烈,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向多样化发展。按照国际经验,从这时起,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住房、汽车、电子通信等消费热点将日…  相似文献   

17.
由于資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在急剧地变化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产生了新的变化,就不能不在政治上反映出来。因此研究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于分析和研究当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云南省各州市经济普遍有较快增长,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趋于合理,但区域经济基本格局未变,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楚雄6州市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省内区域间经济差距有所扩大,城乡差距较大且呈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线性加权模型与离差系数方法定量,从时间尺度方面与系统层面定量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子系统协调度测定,并分析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认为:(1)时间尺度上定西市循环经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目前处于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经济、社会系统发展迅速,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人口与土地城市化有关;(2)整个研究时间序列,定西市循环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升,2005年后整体处于比较协调状态;(3)循环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系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不同,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逐渐从经济制约转向资源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我国有过增长速度较快,重大比例关系较为协调,人们得到较多实惠的繁荣时期;也遇到过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以致出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的衰退时期。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分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动因,寻求中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1.倾斜与均衡——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进化,即现代产业部门不断增长扩大,传统产业部门比重逐渐下降的过程。因此,采取适度倾斜的发展方式,即促进一些主导产业部门的领先增长,从而带动其它部门的增长,无疑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社会生产率,摆脱经济低水平的循环。但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