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一直是理论与实务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经营效率的内涵出发,研究财务效率、规模效率、范围效率、X-效率等四种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差异,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研究的三种前沿趋势.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目标作了探讨和财务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开放,银行业者与学者都很关心监管政策与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期望通过对全球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问题做出一个定性的解释.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世界银行的数据进行随机前沿分析和Tobit回归分析,得出一系列银行监管政策,包括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行为约束,监管体制和存款保险,与商业银行运营表现的关系.我们的结论证明银行监管政策与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银行经营如同一个“黑匣子” ,不同银行利用相同投入生产出各种金融产品或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有很大差异 ,X效率是对银行业资源配置效果的综合反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的外部因素包括所有权形式、经济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等的差异 ,内部因素则主要受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例、风险资产比例、员工素质、激励机制及劳动生产率等影响。盈利水平及成本控制能力作为银行业绩考核的另一类指标与效率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营销学的视角,对行商理念进行了阐述,探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服务转型问题.作者认为,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由被动到主动、由静态到动态、由孤立到关联的服务模式转型,也是一个主动发现、培育、维护客户的关系营销过程.作者总结了行商有利于提升客户感知、有利于开拓客户需求、有利于深化客户关系三大优势,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3年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以银行总资产、员工人数为投入项、理财收入为产出项,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11家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X效率整体偏低,X低效率直接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59.5%的成本损失;通过对X效率分解,进一步分析得出X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低下导致的。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理财业务的X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介法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具有时序动态视角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6-2010年间我国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明显低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效率,而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表现尤为不理想,位于各上市银行之末;最大序差显示,16家商业银行中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的有6家,亚稳定发展状态的银行有8家,光大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这2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变化较大,处于跳跃式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也存在机遇。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约束是否影响其经营效率?本文以2012—2020年我国48家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全局参比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信用风险约束下的商业银行效率,以中国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数字金融本质上是基于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行为,通过强化银行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这一中介要素,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此外,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对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非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因此,进一步明晰转型路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风险治理能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再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客户为中心: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吴沁 《上海金融》2001,(9):43-4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面临来自于在华外资银行的巨大竞争压力,随着WTO日程的临近,外资银行的注意力也集中到具有稳定收益的居民个人金融领域,消费信贷业务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三阶段DEA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运用Fried et al.(2002)所提出的三阶段DEA分析法对2001~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调整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以期能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整体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分析了商业银行在调整服务品质量变量与去除统计影响前后运行效率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入世以来,不论是在规模扩张上,还是在理财产品创新与服务方面等经营效率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与董事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进行前沿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董事会规模、外部董事监事占比、CEO薪酬和管理层人均薪酬为基础的二元选择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同董事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不明显,CEO薪酬和董事会规模对商业银行业绩并无显著影响,董事会规模过大无...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它们作为经济活动中介的运营效率,以及作为股份制公司的资本盈利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运营效率较高,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资本盈利能力较高.最后本文在评价效率的基础上对非DEA有效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提出了提高银行效率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进行商业银行绩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出发,构建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商业银行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某省各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为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16家全国性银行2005~2008年间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并利用16家银行的混合截面数据,使用回归方程考察了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不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差距逐渐加大;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效率呈现正向效应逐渐减弱的趋势,其作用受到银行不同类型业务费用控制能力的制约。本文还同时考察了银行资产实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和公司治理决策水平与技术效率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4-2006年我国17家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了各银行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情况。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国有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我国银行业整体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四家城市银行效率表现最好,国有银行中未上市的农行效率最低,上市银行平均效率要高于非上市银行;我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规模效率间存在"倒V字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2R、C2GS2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8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商行纯技术效率已达到或接近有效,而规模效率方面却存在着无效表现,从而影响了综合效率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造,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然而,现有文献对银行分支机构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入的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更少有学者研究银行分支机构设置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框架下就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规模、层级等因素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展开分析,并用DEA方法实证检验了2006-2008年我国13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效率,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主要是由规模报酬递减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的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20.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