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速览     
<正>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做沈浩那样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职6年,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以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能力,赢得了小岗村民的衷心爱戴。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安徽小岗村调研时指出,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的先进  相似文献   

3.
跟踪采访沈浩6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送沈浩最后一程。从灵堂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小岗村公墓,成千上万闻讯赶来的群众,神情凝重,泪眼模糊。"沈书记一路走好"、"沈书记永远和小岗在一起"……那一幅幅白底黑字的挽幛,寄托了凤阳人,寄托了小岗人,寄托了农民兄弟,对这位村书记的挚爱与哀思。  相似文献   

4.
<正>刚才,我们共同听了沈浩同志感人的先进事迹报告。我和大家一样,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到净化。我们为小岗村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党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6日,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愕然离世。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前不久胡总书记又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亲切看望了沈浩同志的家属。为什么沈浩同志这样一个村书记的去世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为什么沈浩的离去会让小岗村人们感到如此的悲伤和不舍?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的干部下基层,群众的家门也进了、意见也听了、事情也办了,但群众就是“不买账”、“不领情”,不禁让人纳闷,但细想一下,并非这旧事:走访群众是不是走马观花?群众的意见是不是真听进去了,还是听了“半截”?所办的事情是不是和群众想到一块去了?笔者认为,应该没有,用形象一点儿的话说,就是没有打通下基层“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7.
“明明是该办的事不办,把群众的意见当作耳旁风;等到问题反映上来,领导发火了、批示了,便会立马解决。这不行,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最好的‘批示’。否则,我就会对这样的干部作出批示:目无群众,下课!”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一次干部大会上的怒斥。群众呼声是最好的批示,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沈浩向志是我社评选推介的2007年度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获得者。“用火红的青春谱写小岗村火红的日子”,是本刊在沈浩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时的颁奖词。当时他叮嘱本刊记者,不要宣传他个人,要多关注和宣传小岗村。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1月13日下午3时30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同志在报告会现场宣读了中组部授予沈浩同志"全国优  相似文献   

10.
<正>沈浩不仅是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更是大学生村官们心中的楷模。记者2009年在小岗村采访,遇到了来村里任职的3名大学生村官,她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沈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浚县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通过让镇村干部与党员群众面对面恳谈,建起了“让群众说话、促干群沟通、为群众办事”的新机制。今年,全县共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486次,群众提出意见建议2000多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00多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沈浩的四哥,沈浩是我的五弟。五弟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至今还没回过神来,时时都在思念五弟。五弟从1984年考上大学至今,离开老家已经26年了。在这26年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农家之友》2010,(17):8-9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曾获荣誉:中国当代模范经济建设集体、安徽省历史文化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人均GDP为2-3万元。2009年11月6日,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沈浩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的先进事迹。小岗村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6日清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杜永兰轻轻地推开了村第一书记沈浩房门,没有反应。进屋后,杜永兰看到沈浩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右手拿着机盖已经推开的手机。杜永兰至今还没有忘却那一刻的惊颤,"没有想到,我们的沈书记求救电话也没有能拨出去,就这么永远睡过去了。"消息传开,小岗村的村民都不敢相信,铁人一样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直到法医作出"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才恍然大悟。在为他痛惜时,人们开始重新拾起沈浩成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5.
<正>"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各大媒体刊出后,我整个人都被震撼了!为了小岗村,他累倒在工作一线,这样的干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看沈浩,我们需要审视和总结的太多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基层干部中,有一种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看领导的“脸色”。他们时时揣摩领导的心思,把领导的好恶作为办事的出发点,领导“脸色”的“阴”和“晴”,决定了他办事的心情和成效。按理说,看领导的脸色并没错。一位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领导干部,他的心必然与群众相通的,脸上的表情与群众的表情肯定是一致的。既然一致,不妨换个角度,还是多看群众“脸色”来得更直观、更实在。  相似文献   

17.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人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该文主要结合兵团发展改革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对兵团建立为职工群众办实事长效推进机制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建立健全长效推进机制的思路、原则和重点工作领域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村民“议事会”赢得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前有少数地方的村民“议事会”好似“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评议和监督的权利,村里的大小事务仍由主要村干部独断专行,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党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使党的主张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支持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十六、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 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参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难点村”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