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希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有利于预防犯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唐山市路南区友谊里小学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校本课程为依托,采取多  相似文献   

2.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现实,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和支持此项工作,以推动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在各级学校的普及,并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越轨行为的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表现。分析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原因。针对青少年不同的越轨行为表现,根据心理分析、社会控制、差异交往、社会学习和权利控制等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控制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及幼年留守经历与高职学生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基本情况调查表》(自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72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年留守经历时间越长、开始时间越早,个体心理韧性及水平越低;"父母外出打工和谁生活在一起"也是个体心理韧性水平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理内化教育,对学生素质养成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内化的过程就是素质养成的过程;它具有理论依据,也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顺应、认同、同化这一内化的心理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从探讨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影响青少年着装心理的个因,研究青少年心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希望在需求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高中是从少年走向青年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学习压力的加大,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障碍,文章通过对高中一、三年级学生的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青少年产生抑郁的原因,以期为高中生的抑郁障碍发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作为调查工具,对北京市某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院校的112名基础阶段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其心理应激状况.结果显示,贯通项目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总体处于轻度及以下;在生活事件6个因子中,学生感受到的平均应激强度存在培养方式和性别上的差异,教育工作者可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青春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特殊教育事件。如果对青少年青春期心里没有足够了解,将不利于科学正确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接触或观察到不少教师和家长由于不能科学对待青春期学生的突发事件,而导致一系列棘手的矛盾造成教育的不良后果。为此本人决定对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进行研究。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管理失当和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数上升。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改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中专、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时,往往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在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了解、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计划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活,人们己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大写意境界。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却有些另类色彩。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为解决问题找到原由。本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结合社会及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掌握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在心理问题的成因上有所区别,并根据研究数据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采用UPI量表对吉林省长春市6所学校2011级新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将持续存在。由于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有些贫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树立优秀贫困生典型,营造平等友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心理疾病患者显著增加的年代,心理疾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和社会稳定的“世纪病”。心理病患者“自杀”的数字也令人吃惊。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率较多的群体,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心理缺陷等因素。加强对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搞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研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是指在正向心理学或积极心理学(postive psychology)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能力水平增长的具有正面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或机制。本文阐述和分析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价值意义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大高校不断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差于其他普通大学生,高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心理素养严重缺乏,就业力持续弱化。这主要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力培养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和学生评奖评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应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素质咨询教育及社会实践拓展教育方面强化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纳入高校整体规划,健全非专业素质教育组织实施体系,改善高校大学生考评体系,持续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学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御机制,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