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浙江工商》2008,(7):30
四个推销员去寺庙推广梳子,有四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空手而归:“和尚不要梳子”;第二个推销了十几把梳子,他告诉了和尚,梳子有梳头刮头皮、活血的功能;第三个推销了几百把梳子,他告诉方丈,把梳子放在神龛旁,庙里香客磕头头发乱后,可梳理下发型;第四个推销了几千把梳子,他告诉方丈,外界捐钱物给寺庙,  相似文献   

2.
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一个关于和尚庙里推销梳子的故事,也许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营销故事广为人知,大意是说有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去一家梳子企业应聘营销员一职,企业对他们的测试是看谁能在一天内卖掉的梳子最多就录用谁。一天下来甲和乙都只卖了几十上百把,而丙却卖了1000把,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他把那1000把梳子卖给了一位和尚。因为他对和尚说他的梳子是一种祛灾辟邪的祥物,是一种积善梳,放在寺庙里作为祥物卖给香客们最好不过了。和尚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买下了那1000把梳子。  相似文献   

4.
《开放潮》2005,(5):i012-i012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5.
杨吉 《西部论丛》2005,(7):81-82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那山那庙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12,(15):70-71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  相似文献   

7.
佛缘     
古峰山顶有座寺庙,庙里有个小和尚,法名去盛。 去盛小和尚琢磨最多的事情,是如何成佛。他问师傅,师傅说:“积善成佛。虚空顿悟。”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主题。通过两个和尚挑水的故事,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考虑,得出四个结论:创业是人生的必选题;创业是年轻人必须冒险下的收获;人要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人的一生中需要完成三种角色的转变。一、故事概述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  相似文献   

9.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负责人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10日到。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公元1920年,泰国第七世皇在华欣海滨避暑胜地建了一座行宫,取名为“皆干汪”,意思是“远离烦恼之境”,今天,这句话正适用于这个王国。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这里每个青年男子,在步入成年之前,都至少要到庙里去作7天和尚;泰国更是个旅游胜地,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庙  相似文献   

11.
一把木梳,究竟能有多少故事?"梳子到底带来什么?它可能令你的心情变化,谭木匠不会让你觉得梳子只是工具,而会让你觉得梳头很有意思,"这不是一句广告词。对谭传华来说,谭木匠出售的,是一种"梳头的感觉"。作为"梳子大王"谭木匠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1,(5):91-91
长头发的MM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对着镜子梳理飘逸的长发,心里暗暗臭美吧。梳完之后,清理掉纠结在梳子上的乱发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它们和梳子齿  相似文献   

13.
易清洁发梳     
长头发的MM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对着镜子梳理飘逸的长发,心里暗暗臭美吧。梳完之后,清理掉纠结在梳子上的乱发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它们和梳子齿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创新驱动专题刊载了《宁波瑞孚集团:一把小梳子如何做成大生意》的文章,瑞孚集团从1999年办厂至今心无旁骛,一心只专注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怎样让自己生产的梳子走得更远。为此,瑞孚集团在执着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一份执着。17年来,无论顺境逆境、无论风云变幻,梳子年销售额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在业界创下了"全球每10把头梳,6把出自瑞孚"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刘杨 《中国高新区》2009,(8):112-112
导读:从名校毕业生到一名和尚再到成功的钻石商人,罗奇经历人生三个毫无关联的领域,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为之努力,并且专注坚持到最后,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泰国首都曼谷,使人置身于一种浓重的佛教气氛之中。泰国境内,佛教寺,院星罗棋布,仅在曼谷就有400多座。无论是机场、车站、码头、工厂、商号以至居民家庭,无不供奉着佛像,就连大人小孩身上也大都佩戴着佛像,以乞求佛爷保佑平安。刚到曼谷,导游就提醒说,泰国的禁忌比较多,初到泰国的人要格外注意。他告诉大家,由于泰国是一个大多数都信奉佛教的国度,所以泰国人对头部看得特别重要,别人不能用手触摸,否则就被认为是侮辱,即使小孩的头也同样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某人坐着,也忌讳别人拿着东西从头上掠过。他还向我们介绍泰国的男人成年后必须出家一次,就连国王也不例外。男人一生可作3次和尚。第一次是12岁,目的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15岁还留在寺院,通过佛典、佛律的考试,就可成为预备和尚。做和尚的最低时限为7天,和尚还俗后即可结婚  相似文献   

17.
取过经的本地和尚会念经张振生有一个山区老区县,在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中,把到沿海打工的人看作上西天取过经的本地"和尚",坚信他们会念经。在努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回乡办厂当老板、做推销员,从而使乡村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乡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学上有个著名的弥勒佛和韦陀的故事:相传弥勒佛和韦陀原来并不是一个庙里的神仙,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好客却不善经营,所以香火甚旺却入不敷出;而韦陀精打细算,却无奈长了一张不讨人喜欢的脸,以至于没人“孝敬”。后来,佛祖把他俩放在同一个庙里,弥勒佛负责公关,  相似文献   

19.
不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的和尚出去了也能念经。这就值得思考思考了。  相似文献   

20.
靠一把梳子疏通了销售渠道的谭木匠,在香港上市后又将目标索定在规模更大的家具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