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创下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2.
张莫 《华商》2012,(7):18-19
汇改七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从2005年7月21日的8.11升至2012年7月19日的6.3126,升值幅度达28%。在目前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走势基本判断为接近阶段性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创下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4.
一、2009年汇率走向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步入一个稳定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称为对美元的“软盯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6.82~6.83之间。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单边上扬,尤其是在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10个交易日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升值达749个基点。试探人民币升值出现加快迹象的原因,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是其主要推手之一。因此本文在研究了虚假贸易套利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外贸资金监管机制,抑制热钱套利路径的对策建议,以达到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单边上扬,尤其是在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10个交易日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升值达749个基点。试探人民币升值出现加快迹象的原因,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是其主要推手之一。因此本文在研究了虚假贸易套利路线的基础土,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外贸资金监管机制,抑制热钱套利路径的对策建议,以达到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年过去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11人民币兑换1美元(2005年7月21日)升到7.57人民币兑换1美元(2007年8月24日),参考其他货币汇率,迄今为止,人民币已升值约6.67%,并  相似文献   

8.
<正>据悉,2011年5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88元,刷新汇改以来新高。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2010年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6.7;2011年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6.6;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  相似文献   

9.
2009年汇率走向回顾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我国乃至世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中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首次汇改后,截止2010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3%。据新华日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9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6.725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28个基点,这已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引发了国内外金融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还是坏?"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有何显著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等等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试图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结合利弊两个对立面,进而讨论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实行改革.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稳步上升的趋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本文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因素,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年末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总体处于上扬态势.人民币汇率从2002年1 2月份的100美元=827 7人民币,到今天2005年9月28日的100美元=809.2人民币.显然,人民币升值了,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升值预期.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民币的利和弊.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江苏省外贸进出口企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2005年7月21日,我国拉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序幕,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当释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为上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了改革到2007年5月18日央行扩大了人民币汇率弹性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了±0.5%。人民币的第一次国际化征程在中国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似乎即将到达了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了改革到2007年5月18日央行扩大了人民币汇率弹性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了±0.5%。人民币的第一次国际化征程在中国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似乎即将到达了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2010年6月19日,央行启动"二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涉外企业被推到了汇率风险的前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长期性、常态化的风险并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营.  相似文献   

18.
《对外经贸财会》2010,(11):84-84
【启动汇改】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5月15日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也是自去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实行新汇制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约2%。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