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对经济增长投入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经济内生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包括传统要素和内生要素在内的多要素计量经济模型,对入选模型的各个变量进行具有经济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郭红 《现代商业》2011,(29):82-83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投入要素,人力资本的发展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北京市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和外部增长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是劳动经济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北京市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选取了基尼系数、GDP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来研究北京市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对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卿宇娇 《商》2012,(9):102-102
本文选取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并且利用索洛模型,分别计算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技术进步这三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得出结果说明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资金投入的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意味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郑春梅  方超  邝雄 《中国市场》2009,(40):49-51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利用北京市1987—2007年各年三大产业产值以及从业人员结构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研究了北京市二十几年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了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符合产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6.
赵楠  马星星 《中国市场》2015,(12):173-174
科技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活动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各区域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并得出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R&D经费投入[1]。  相似文献   

7.
宋耀  章玉贵 《中国市场》2013,(15):77-84
文章以中美统计局发布的1978-2011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中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每增加1%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938%,美国科技投入每增加1%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03%;(3)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促进了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张立强 《商场现代化》2013,(15):184-185
对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而言,必须要摆脱以前那种单纯的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就能促进经济快速持久增长的观念。要素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本文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为此,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发展(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有不少学者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过研究。依据浙江省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变量进行了ADF平稳性、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R&D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尚不是研发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R&D投入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R&D投入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1年~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均有一定影响,科技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独立研究机构的科技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最弱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关税的不断减让,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伴随关税的持续降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终究有限。后自贸区时代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深度一体化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基于一国制度环境及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会对贸易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以2002~2009年中国-东盟七国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及双边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七国间的贸易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各国间较大的商务制度环境差异意味着后自贸区时代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及自身市场化改革、转型,通过缩小国家间的制度距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向深度一体化迈进具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加强。随着非洲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调整对非经贸政策以应对中国在非洲经贸关系中地位的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政策安排将面临欧美国家的挑战。与非洲经贸关系有着制度性整体安排并卓有成效的当属欧盟与以非洲国家为主的非加太地区签署的《洛美协定》,其可以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将深入梳理、分析《洛美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核心内容,并对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安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rade efficiency using dynamic panel data in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s for global panel of 50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14. The study also implements this interrelationship for two groups of countries based on their level of development. Two models applying different factors reflecting countries’ economic and trade policies are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targeted efficiencie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Evidence from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s to identify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rade efficiency supports the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them in all three categories of countries. It has been also found that both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rad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with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factors being especially pronounce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suffer from weak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policy-makers as they help to build sound polici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rade performance as well as econo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中东和北非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该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迥异,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全球治理指数和经济自由度指数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我国与中东和北非地区24国的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并采用2007~2016年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双边制度距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出口潜力情况。结果发现,我国与中东和北非国家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均存在临界值;只有当制度距离超过临界值时才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发现,我国对中东和北非部分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巨大。最后,就如何减少双边制度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cent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in Indonesi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wo major events: the deep economic crisis of 1997–98,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three decades of rapid growth under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to a weaker but democratic state. We investigate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rade polic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regime has remained largely open, perhaps surprisingly in view of the unpopularity of liberal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wake of the crisis and the forces advocating more protectionist policies. However, this openness is precarious, and lacks both institutional and community opinion support. In contrast, while remaining largely open at the international border, domestic barriers to trade have increased. This conjunction of economic crisis and weak, democratic state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he lessons for trade policy from the Indonesian experience over this decade are therefore relevant to many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引力方程的微观基础出发,推导出包含制度质量的引力模型,进而把正式制度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三大类共15个子指标,研究制度质量和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利用占我国对外贸易额85%以上的35个国家(或地区)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部分变量和全变量实证检验。所得结论验证了我国出口贸易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这一传统结论,同时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对制度质量高的国家(或地区)也存在较强偏好,制度质量对我国出口贸易地理结构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区位选择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Institutional quality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boosting economic growth of a coun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 economic growth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role it plays via the channel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This paper uses a larger dataset of 104 countries and applies GMM estimation method to a dynamic panel data to evaluate the direct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enhancing the FDI-induce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oth FDI inflows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cause stronger economic growth. The FDI-led growth, however, was only experienced in the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n these countries, better institutional quality was also found to be enhancing the FDI-led economic growth. An important finding of this paper is that in the high-income countries, FDI was found to slow down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are robust and consistent for individual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dicators and controlling for endogeneity.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同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投入品和消费品贸易、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且进口还是推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原因;第二,我国投入品的进口和出口以及消费品的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投入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消费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第三,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加工贸易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新兴的计量方法对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一般贸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小于一般贸易.此外,加工贸易净出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也明显小于一般贸易.  相似文献   

20.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开放提高了投资效率,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采用贸易开放度内生化技术进步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投资效率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贸易开放度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促进作用的变动趋势是呈倒"U"形的,即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