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假日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旅游发展因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假日经济的含义和产生原因,分析了假日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假日经济中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景点、旅游社及旅游主管部门五方面提出了旅游业因应假日经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假日经济的突然来临 ,使得旅游业过足了瘾。大量的旅游需求使得旅游业应对乏力 ,旅游景点人满为患 ,旅游服务质量下降 ,投诉增加。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这一现象应该冷静的思考 ,想想如何把假日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消费者自己是否该想想如何科学消费、成熟消费。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旅游产品区域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博  韩颖  吴家革 《技术经济》2007,26(7):99-101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假日经济的兴起,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增长势头强劲,搞好辽宁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旅游产品的评价、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辽宁省旅游产品的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樊 《当代经济》2005,(1):85-86
国庆“旅游黄金周”自1999年以来我们所经历的第十一个了。它给我国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假日旅游”一年比一年火爆,引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旅游热潮,并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促成了“假日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消费的集中性引起的供需失衡又导致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何引导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业内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5.
葛宏 《经济纵横》2013,(6):61-64
随着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势头日趋显著,重视开发当地文化溯源和旅游景点的挖掘与研究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草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开发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促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 《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的到来,在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餐饮业经营服务领域也在逐步拓宽,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是,由于缺少政府扶持和发展民族餐饮文化理论的正确指导,目前的云南旅游餐饮业还陷于"小、散、弱、差"的盲目发展状态中,经济效益既不显著,规模和结构也极不合理:高档餐馆数量过剩、需求较少,中低档餐馆则普遍停滞于脏、乱、差的低水平发展阶段,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的关系、资源利用、发展构想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有助于云南旅游餐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旅游业以"体验旅游"为主要发展趋势,对旅游从业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要求更高,但就目前的旅游业现状看,旅游从业者专业文化素养普遍不高,满足不了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专业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以文学、哲学、历史等为代表的人文素养和以地方性为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素养。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旅游管理专业应主要从专业人文素养和地方性文化两方面,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和日常渗透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怡然 《新经济》2014,(11):66-66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整节假日政策的推进,旅游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假日经济”已成为一种潮流。“假日经济”究竟为旅游企业带来了什么?是机遇还是挑战?旅游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把握“假日经济”?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首先来探讨“假日经济”给旅游企业带来的影响,并详细论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把握“假日经济”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加强旅游企业对“假日经济”的准确把握,制定出高效、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由新经济时代而派生出的新的产业经济链-“假日经济”正在对中国的旅游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河南旅游业在向现代化跨越之际,更应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从战略的高度认真研究“假日经济”对河南旅游业的影响,明确发展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捕捉商机,制定有效对策,在扑面而来的“假日经济”面前处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满足人们追求神秘、新奇心理为目的的"民族文化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是影响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因素,成为旅游业的主流方向.民间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旅游中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可以借助旅游这一特殊的载体.科学地发掘、侍承、保护和利用好民闻音乐文化资源,并合理地运用于旅游业中,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与民间音乐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汪鸿 《经济论坛》2014,(1):105-107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旅游文化,将促进旅游业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中孕育文化,让文化渗透在旅游中。本文从旅游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关联、发展旅游文化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中提出创新和实施旅游文化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创意经济"为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不少地区已经提出将创意经济下的文化资源旅游业作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山东省是文化资源旅游业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旅游点众多,在创意经济的思路指导下发展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基于上述背景,以山东省为例,对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将旅游业定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西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大都确定走大旅游之路。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这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还很低,所以西部大多数地方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的“冷点”地区。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以及近几年“假日经济”的应运而生,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消费新时尚,国内旅游空前火爆,一部分人的旅游兴趣转向“冷点”地区,西部旅游也开始红火起来,成为西部旅游业的大好时机。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正进一步健全。然而,现行对旅游业的税收政策,还不能有效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税收角度来分析发展西部旅游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有效的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加速西部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使旅游业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关键是在旅游业中注入文化元素。五邑侨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独特的文化人文景观资源,如何把地区特色文化和旅游业整合起来,开发更多文化旅游产品,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是侨乡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文章分析了五邑侨乡文化旅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的六种开发模式,探讨了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内生关系;最后,发现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开发模式,最有利于推动侨乡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品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假日经济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适度开发旅游产品,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明确提出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规划蓝图,使海南旅游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和接待活动,特别是在当今将海南旅游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海南旅游地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海南本土的文化正在这些旅游活动的冲击下慢慢改变,尽管有的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以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有的却在这种生机勃勃的产业活动逐渐地被扭曲甚至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马雯雯  孙昌龙 《经济师》2014,(12):234-235
以南疆铁路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旅游业优劣势分析,对南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以"一线贯穿全境,两座核心旅游城市首尾呼应,四片旅游区域相互衔接,提炼四大文化主题精髓,依托六个旅游城市,突出十大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的整体旅游布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旅游业进入了新常态,也有了新的特征和表现:旅游资源呈现"山多峰少"现象、地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平衡、产品档次不高、优质创新型旅游产品较少、旅游市场结构不尽合理。过去的传统发展思路以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山东省为例,主要针对山东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可行性,提出转变传统的景区旅游模式为全域旅游新模式、通过产业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出优质旅游新产品、通过跨界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等措施,为山东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