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庆市地票交易实施5年来,对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通过分析研究和调查实践,笔者发现现行的地票交易制度存在耕地保护、"三农"权益保障和生态环境风险,这些风险将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进行思考,结合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以期地票交易能够健康地运行,全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作为一项试验性和创新性的土地管理改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相关利益主体,文章基于个体农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土地开发商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具体分析了重庆地票价格形成和地票收益分配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从2008年12月推出的地票交易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一次制度创新,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近2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重庆地票交易运行稳健、交易活跃、效果较好。但重庆市地票交易制度在制度设计、分配机制、交易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从多方面对地票交易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面临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使农村土地需求减少,"地票"制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尝试。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地票价格形成机制目前尚未探讨。本文结合重庆和成都地票交易的实践,提出地票价格形成机制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地票交易参与方——农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参与交易的成本和收益,确定了地票交易价格的决定方法,最后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票交易:体制内土地和产业的优化组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地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体系的核心。地权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是我国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得以复制的主要根源。"地票交易"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指标交易为核心,能够从体制内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失衡,实现土地和产业要素的优化组合。地票交易不仅能降低集体建设用地体制外流转的成本和制度风险,还能通过土地资产的货币化实现节省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票交易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之间矛盾的有效尝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具有的正外部性也日渐显现。为了激励地票交易的正外部性,就需要不断创新经济立法,在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下,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制度、地票持有人权益保护制度以及地票交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庆在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探索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不仅巧妙地绕开了农村宅基地不能用于非农建设的法律问题,而且通过激励相容的市场机制,实现了远郊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潜在的供需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空王等低效率使用问题、打破城镇发展普遍遭遇的土地资源瓶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交易中的市场机制会促使要素流向城镇、土地向大城市集中的"马太效应",而且还存在价格可操纵、政府无意创租、无法真正释放农村土地资源等问题,政府需要从统筹城乡的高度,对市场作用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域碳票交易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固碳因其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对碳交易市场特别是碳汇交易市场的讨论逐步升温。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国内背景,说明了重庆市域的碳汇碳源状况,提出了通过开展"碳票"交易实现重庆市域内"碳冲抵"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低成本高效益、兼顾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优点而受到各国的青睐。但是,排污权交易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完备的法治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在我国法治未建立、市场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实施排污权交易,其效果必将受到限制。若要真正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低成本高效益、兼顾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优点而受到各国的青睐。但是,排污权交易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完备的法治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在我国法治未建立、市场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实施排污权交易,其效果必将受到限制。若要真正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婉 《环境经济》2023,(2):44-49
<正>日前,贵州省毕节市首笔林业碳票交易达成。购买方为贵州大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卖方为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此次成交的林业碳票碳减排量为2620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单价为每吨55元,成交总价为144100元。这笔林业碳票交易的落地,标志着毕节市林业碳票真正实现从“碳票”变“钞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又多了一条转换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背景下,讨论"小产权房"的合法化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时尚",然而,既有的研究缺少对具体制度的关注。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的特殊功能,"小产权房"的合法化受阻于其缺少足够的土地发展权;即使符合规划,"小产权房"也缺少足够的土地发展权达致合法。依据我国法律、法规之规定,地票可彰显不同用途土地间的发展权差值,通过我国特有的土地发展权移转方式地票交易制度的运用,能够为集体建设用地提供足够的土地发展权,从而为破解"小产权房"难题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3.
为用保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勤政、谦洁、高效,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涉县县委在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实施了“警示钟”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由县委组织部牵头,采取民意测评、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的形式,每季度对全县乡局级领导班子和乡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主要考察工作精神、团结配合、作风纪律三个方面共15项内容。对测评优秀的,县委通报表扬,并载人本人档案,作为年终考评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不称职票达到20%或不称职票与一般票合计达到30%的领导干部,由县委领导与其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至今,国家相继在重庆市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地票"交易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两项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土地改革进程的两种途径,同在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改革背景下展开,改革目标同样剑指盘活农村资产,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让农村、农民共享改革红利.但两者处于不同的改革时点与深度,改革的入市主体与入市方式不尽相同.对于两种改革方式异同点的总结,有利于把握当前改革是否坚守土地公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切实把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以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落脚点,把握方向、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耕地流转的"租赁"及"入股"模式、宅基地复垦置换的地票交易模式、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及社会保障等角度探索农民收入增长及保障的长效机制,并从政府职能规范、体制机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人类在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供给压力和环境压力情形下作出的一种必然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且制度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环境外部性的制度创新通常有三种方式: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其中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实施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一些困难。政府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领导,使排污权交易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地为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制度创新的示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对"效率"关注度不够,对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不同特征及价值无清晰认识,在排污权指标管理中存在"结构性"失衡。"十一五"期间,国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工作,先后将江苏、浙江、重庆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国家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从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排污权交易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工业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政策方面有很多创新,其中,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经济政策有效抑制了美国工业废弃物的排放。而我国在工业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美国工业废气物处理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法律地位、实施的主体、条件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8)
回顾了我国境内股票交易制度的演变历程,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的日内回转交易制度,提出我国A股可考虑对信用账户和普通账户都实施"T+0交易、T+1货银对付"的交易结算制度,同时结合涨跌幅限制、交易频率限制等相关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多空制衡、体现市场公平性、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同时也加强市场风险控制,有利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